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两株HIV疫苗异军突起

来源:    时间:2001年07月10日    点击数:    5星

    1月7日消息 - 不久前沉寂了28年的艾滋疫苗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美国和泰国合作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所做的艾滋病疫苗试验也已经完成的Ⅰ期临床试验,正预备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两个艾滋病疫苗的成功为人类早日找到艾滋疫苗带来了新的希望。

    国产艾滋疫苗

   Ⅰ期临床试验完美收官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透露: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临床试验第Ⅰ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目前开始进入临床试验第Ⅱ阶段。

    Ⅱ期临床试验开启顺利

    参与国产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Ⅱ期一阶段的最后一组10名志愿者已在广西自治区疾控中心完成了疫苗接种工作,经过72小时观察,无一出现不良反应。至此,这一阶段共30名广西志愿者接受了疫苗接种,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国产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再次得到验证。

    Ⅱ期又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考察的是疫苗在人体中的耐药剂量,以优化疫苗的最佳剂量。第二、第三阶段为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对免疫程序和联合免疫剂量进行探索,检验疫苗的免疫能力有多强,能否为人体提供保护。

    美产艾滋疫苗

    泰国的艾滋病临床试验是一个以社区试验为基础的随机的、多中心、双盲并且有安慰剂作为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者通过试验对用于初免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疫苗ALVAC-HIV和用于加强的重组gp120亚单位疫苗AIDSVAX  B/E分别进行了四次、两次注射。疫苗和安慰剂分别给予16402个年龄18岁到30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受试者,他们分别来自于泰国的Rayong和Chon  Buri省。这组受试人群是异性性传播的易感人群,他们对疫苗的反应会分别在从测试开始的3年时间里的每6个月进行检测。

    ALVAC-HIV  和AIDSVAX  B/E联合疫苗策略可能确实能够减少一般人群中异性性传播感染人群的HIV-1感染的风险。然而,疫苗没有改善HIV感染后的病毒载量和CD4淋巴计数。虽然这次临床试验的结果有一定意义,但是进一步的研究仍然亟待开展,从而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指明方向。

    美产HIV疫苗档案

    新型疫苗是由两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功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但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其发挥作用的机理。

    国产HIV疫苗档案

    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类型:复制型多价活病毒重组疫苗

    疫苗载体: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经过基因操作技术将4个毒力基因剔除,用4个HIV的毒力基因取代。

    该病毒载体是自1926年从天花患者的疱痂中分离出来的病毒,经连续传代减毒而获得。它具有宿主范围广、繁殖滴度高、温度稳定性好、无致癌性、易于基因工程操作等优点。而且痘苗病毒基因组容量大,非必需区多,适合于多个外源基因插入和蛋白质的正确合成、加工和翻译。

    曾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得到多年的充分验证。副作用小,据资料显示,一般副作用8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而高危艾滋病人群不是儿童,可以规避大部分的副作用。

    疫苗原毒株:HIV-1  CRF-07株,目前中国流行最广的HIV毒株。

    重组DNA抗原成分:gag、pol、env和nef基因。

    Gag基因:

    即组特异性抗原基因,编码分子量为55KD的前体蛋白(P55),由未拼接的病毒mRNA表达。P55经病毒蛋白酶切割,由N端至C端形成P17、P24、P15三种蛋白。P17称为基质蛋白(MA),附着于病毒脂质又层膜的内侧,形成毒粒的内膜,起稳定毒粒的作用。P24称及壳蛋白,形成病毒的锥形核。P15进一步被裂解为P9和P7两种核壳蛋白,与病毒的RNA结合。

    Pol基因:

    Pol基因编码病毒的逆转录酶(RT)P66和整合酶(IN)P32,由未拼接的病毒mRNA表达。RT由两个亚单位P66和P51构成,其N  端完全一致,具DNA聚合酶活性,而C端由于病毒蛋白酶的不对称切割,使一个亚单位C端的部分氨基酸被切除而失去RNA酶H的功能,另一亚单位C端的RNA酶H功能域则未被切除。HIV进行复制时,首先在RT的N端的DNA聚合酶功能区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表现出逆转录酶活性,然后在P51的协助下,P66  C端的RNA酶H功能区降解RNA/DNA  双链中的RNA链,表现为RNA酶H活性,最后以此单链DNA为模板,由P66亚单位合成互补DNA而成双链DNA,表现出DNA聚合酶功能。整合酶能够将逆转录成的双链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整合过程可分三步:首先由IN在病毒线状平端DNA的3’端由3’→5’方向切下2个核苷酸,形成CA-OH-3’,同时在宿主DNA双链整合部位上各切开一5bp的切口,然后在IN的作用下,CA-OH-3’与宿主DNA切开部位的5’-P形成磷酸二酯键,最后整合部位被修补完整。

    Env基因:

    Env基因编码病毒的膜蛋白,由单一拼接的mRNA进行表达,首先在内质网内合成分子量为88KD的蛋白质,在向高尔基体的转运过程中被糖基化而成为分子量160KD(gp160)的包膜糖蛋白前体,糖基化为病毒的传染性所必须。gp160被蛋白酶切割为gp120和gp41两部分,gp120位于感染细胞和毒粒的表面,称外膜蛋白,其上有5个高变区(V1~V5)和6个保守区(C1~C6)。高变区中的V3环区是阻断HIV传播的中和抗体结合的主要靶位,gp41镶嵌于病毒的脂质双层中,称跨膜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能够介导病毒脂膜与细胞膜的融合。gp120与  gp41的N端以非共价键结合,当HIV感染T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时,gp120首先与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导致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使gp41与细胞膜充分接触而发生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病毒核心进行细胞。

    Nef  基因:

    Nef  基因由单一外显子构成,编码27KD的甲基化蛋白。Nef  蛋白是HIV复制过程中的负调节因子(negative  regulation  factor),具多种功能,既可进行正调节,也可进行负调节。能够增强或减弱病毒的复制,既能激活T细胞,增加病毒感染,又能抑制病毒的超感染。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