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艾滋病诊治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进展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5月17日消息 - 在显微镜下,艾滋病病毒像一棵绿色的仙人球,然而这却是最美丽的伪装。自1981年美国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全球约有2000多万人死于它的魔爪。

    然而,在这场与艾滋病病毒艰苦持久的战斗中,人类却从来没有放弃希望。22篇SCI论文、131分累计影响因子、2003次SCI他引,历时25年的研究历程,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研究课题组围绕艾滋病免疫重建、免疫发病机制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抗病毒治疗等热点问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不仅先后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也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日前,该课题组关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合并丙肝的疗效与副作用的发生特点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4月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刊物《艾滋病杂志》上。研究仍在继续深入。

    谈到这一系列成果时,该课题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李太生教授坦言,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在实验室平台上寻求答案,最终成果再服务于患者,理应是医学科研的正途。

    免疫重建理论破茧而出

    艾滋病联合治疗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鸡尾酒疗法,1995年在美国正式推出后就被寄予厚望。然而,1996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分别发表论文,认为鸡尾酒疗法只能控制病情,对于修复艾滋病患者体内已遭破坏的免疫系统则无能为力。那年,李太生受教育部委派,正在法国巴黎攻读艾滋病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的艾滋病临床专家卡特拉玛教授和免疫学专家奥特朗教授。

    “当时实验室研究数据已证实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无法修复,这一理论已经得到普遍公认。但是,临床医生应该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只关注研究数据的变化。”李太生告诉记者,“那时候,每天上午我都会在临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下午再去实验室工作。通过与病人的长期接触,我发现,虽然很多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在实验室指标上没有好转,但临床症状却有明显改善。这就提示如果将治疗和观察的时间再延长一些,或许会出现转机。”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李太生对患者进行了更加长期的观察随访。最终发现,在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有效控制病毒复制6个月后,艾滋病患者的CD4+T细胞功能开始恢复,机体产生了新的有功能的免疫细胞。1997年7月,这一艾滋病治疗领域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免疫功能重建理论的证实,宣告了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

    李太生认为,这一次挑战成功,除了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之外,更得益于自己“游走于临床与实验室之间”。而此后他与课题组成员在艾滋病免疫领域的成功,也再一次证明,推动医学进步的力量中,临床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973”计划等多个项目支持下,该课题组再一次颠覆传统观念,提出了我国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标准应为CD4+T细胞数低于350/μl,而非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0/μl。“因为研究证实,CD4+T细胞数过低,预示着机体免疫损伤的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最终,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更改了其推荐的艾滋病治疗标准,而我国标准的调校,较其提前了近两年。”李太生说。

    从月花费3000元到年花费3000元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993年,我国约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0余例;到了1997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0万~25万,其中艾滋病患者近1万人。伴随着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增多,昂贵的治疗费用、公共医疗资金缺乏、基层检验设备不足的供需失衡日益凸显。

    “在2002年前,我国还未生产出仿制的抗艾滋病病毒药,而使用进口药物治疗每月至少需要人民币1万元;虽然此后受到国内仿制药的冲击,进口药降价,但每月仍需3000元。”李太生说。

    如何为患者提供有效而廉价的治疗药物,为国人优选出适宜的治疗方案?

    2005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我国开展了首个随机化、前瞻性、多中心联合攻关的规范化临床研究,历时2年,纳入患者198名。研究人员从当时已普遍应用的3种抗病毒治疗方案中优选出了2种国产仿制抗HIV药物配伍方案进行研究,最终证实了价格仅为进口药物1/6的国产仿制药疗效与进口同类药物相当。

    课题组在艾滋病疗效评价手段方面也做出了革命性的创新:用价格20元的血常规检测代替近200元的CD4+T细胞数检测;用150余元的CD8+T细胞激活亚群检测代替1200元的病毒载量检测。

    李太生告诉记者,这些结论和创新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反复验证得出的,血常规中的总淋巴计数与CD4+T细胞数呈一定比例,而CD8+T细胞激活亚群数量又与病毒载量呈正比,这就说明用廉价的血常规和CD8+T细胞激活亚群检测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替代手段。

    由于检测手段的变革,过去只能在省级医院完成的检测,现在在县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都可以进行了。

    多学科协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06年,一项西方国家的调查显示,如接受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平均寿命仅比当地健康人群短10岁;2008年,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已从最初的30%下降到4.6%。与此同时,患者在寿命延长后会主要面临哪些健康问题,该如何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科研的一个全新命题。

    由于敏锐地捕捉到了患者的需要,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研究课题组在近年来又创造了多项第一:首先报道了我国HIV/AIDS患者脂肪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外周脂肪萎缩;报道了我国首例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病例、首例艾滋病引起的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报道了HIV感染是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等。上述这些临床发现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而且率先在北京协和医院形成了高危患者筛查、早期诊断、有效治疗以及专科护理的诊疗常规。

    “过去,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短,在医疗过程中往往只需要传染科医生参与,只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而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疾病,也可能威胁艾滋病患者健康。多学科协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将是大势所趋。”李太生介绍,目前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已经联合内分泌、心内科、眼科、放射科、药剂科等多学科的临床与科研平台,在国内率先开展HIV相关的脂质代谢异常综合征、心血管及眼部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