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推进有效医改 大健康部还是管办分离?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2年08月27日    点击数:    5星

卫生部近日在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中提出,涉及人民健康的若干职能相近的部门,如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等部门,可以考虑逐步合并,建立国家健康福利部或国家健康委员会即“大健康部”,对于不宜合并的其他部门,建议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和跨部门合作机制。

建立“大健康部”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数专家认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重叠不可避免,但都有其基本职责,不应该“弃权”,“大健康部”构想短期内实现的希望渺茫。也有专家认为,多部委间的职能交叉,会造成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成立“大健康部”的需求很迫切。还有专家表示,当前体制下,此设想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医疗机构能实现管办分离、专业协会能去除行政化色彩,充分发挥作用,比成立大健康部更现实。

  “大健康部”设想

  中国医改还处于建立基本制度的阶段,而各项制度、制度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存在所谓路径依赖,协调难度不小。

  据了解,2008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和桑国卫两位副委员长领衔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由卫生部启动。此次发布的《报告》认为应该成立“大健康部”的理由是,人民健康涉及多个部委,但由于政出多门,既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不利于问责制的落实。例如农村妇幼保健实际涉及计划生育、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教育、环境等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之间并没有合作的机制。

  与此同时,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也表示,随着医改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体制机制、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突出,医改的推展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就是医保、医疗、医药由不同部门管理,三个体系内部协调不够,例如医保管理尚存在几个制度,医药中的基本药物制度仍需向大医院延伸,公立医院深层次改革和属地化管理尚未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医改还处于建立基本制度的阶段,而各项制度、制度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身的历史脉络,存在所谓路径依赖,协调难度不小。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表示,早在几年前讨论医改面临的部委间协调、衔接、矛盾等问题时,就提出过成立“大健康部”这个概念。 从推动医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角度看,成立“大健康部”是有意义的。

  刘国恩认为,鉴于目前,我国与医疗卫生相关的部委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 ,比如发改委管价格、人保部管保险、卫生部管医药卫生的监管、医保。成立职能相对独立、集中的“大健康部”,从资源整合和调动,特别是分散机制的现状来说,有其合理性。

  冲突“管办分离”

  如果医疗机构能实现管办分离,去除专业协会的政府色彩从而真正发挥更多作用,则比成立大健康部更可行。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医疗服务领域需要解决的主要是两个问题,即医保体系(目前由人保部和卫生部两个部委分管)和医疗服务的机构、人员和单位。目前医疗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办不分,它造成了工作低效、社会民间资本准入障碍等问题。

  刘国恩表示,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很明确,即推进管办分离,有些地方政府设立了医管局,这都是实行管办分离的手段,有利于责权更好地定位和分工。但无论是管办分离,还是解放医生,解决目前低效医疗、医疗管理等问题,应该减少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业务的干预,而建大健康部和医改的方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报告》中提及的“健康促进”,业内人士认为,健康促进可以通过NGO组织、中华医学会等专业协会来负责,但目前中华医学会等专业协会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而是蒙上了很浓重的行政色彩。若像中华医学会等专业协会能被政府赋予更好的职能、责任和权利,得到政府支持,卫生部门把精力放在医疗准入、医疗安全和质量、制定标准等工作上,建立大健康部的必要性则不大。

 

刘国恩认为,“在部委间职责分散,行政色彩浓重的情况下,大健康部是一个次优方案”,目前发达国家都在精兵简政,减小政府规模,涉及业务的工作都是由NGO组织和专业协会来做。如果医疗机构能实现管办分离,去除专业协会的政府色彩从而真正发挥更多作用,则比成立大健康部更可行。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公共卫生管理专家宋文质则表示,作为经济大国,多部委间的职能交叉,会造成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降低公共卫生管理质量,成立“大健康部”的需求目前看来很迫切,但操作层面确实难度很大。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