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谢公元:从中国村医到美国医学教授的逆袭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点击数:    5星

谢公元,曾经为一名中国乡村医生,现如今为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教授、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HAHA)的主要创始成员。他是如何从一名中国村医修炼成美国医学教授的?中国乡村医生能否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现状?他们应如何生存?国家应如何改善村医服务能力和生存状况?

中国乡村医生现状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医改,乡村医生面临着许多困难。部分村医表示,因为药物没利润、补贴不到位,进药、租房、办理新农合的耗材等等,都得贴钱进去,经营困难。为此,部分地区的村医甚至不得不违规经营非基本药物,来补贴收入方面的损失。另外一方面,乡村医生们也面临着“身份之惑”。他们本身缺少福利待遇和养老保障,不属于卫生院的编内人员,又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这使得乡村医生身份尴尬,进而待遇也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在这种种困难之下,一些村医因为对病人、村民不能割舍的情感,还在继续坚守;而另一些村医则为了生计,选择改行。乡村医生待遇低,身份尴尬,工作量重,并存在一定工作风险,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对村医行业敬而远之,造成乡村医生面临老新“断层”危险。

中国村医修炼记:谢公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美国医学教授的?

谢公元医生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教授和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的一位主要创始成员。他在经历自己非凡职业生涯后,在与癌症勇敢抗争中不幸去世。谢公元医生有渊博的知识,经验和且非常幽默风趣。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心脏病专家,也是一位热心的导师。在他的诸多成就中,他创办了CnAHA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的联合会议。

文化大革命时期,谢公元正好在上海第二医学院读书。受家庭出身的影响,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夏山区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村民们的温饱尚未解决,医药更是严重短缺。他靠着仅有的一支体温表和一副听诊器为村民看病。

文革时的学校教育大多是走过场,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很少。他晚上一有空就坐在煤油灯下自学。

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返城,在文革时毕业的可有“回炉”的机会。谢公元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当地的领导,于是被送回上海第二医学院进修二年。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奋地向老教授们学习各种临床技能,先后掌握了心脏听诊、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等技术。

1978年,在文革中被废弃的“研究生制”得以恢复,谢公元以高分被上海第二医学院仁济医院录取为心脏科研究生。他如饥如渴地学习心脏专业知识和技能。三年后顺利毕业,被重新分配到宁夏医学院一所新建的附属医院。在那里,他带头引进了心电图等技术,与同事合作开创了心导管室,并建立了心脏科。在这一阶段,公元逐渐意识到英语对于引进新知识的重要性,在结发爱妻赵女士的全力支持下,他开始孜孜不倦地自学英语。

1986年,宁夏举行出国英语选拔赛,谢公元一举夺冠,次年即赴美国肯塔基大学医院深造。他在磋砣岁月中磨练出的睿智、勤奋、包容和幽默,令当时在那里的美国同行对中国大陆学者刮目相看。他主动提出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在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方面有其独特的建树。

在留学期限即将结束时,他的老板,当时的心脏科主任Dr. DeMaria决定把他留下。在以后的十多年里,谢公元以超人的毅力边研究边复习,通过了美国所有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考试,获得了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核心脏病学和心脏CT的证书,他的职位也从助教晋升至讲师、副教授,再到在美国学术界极其难得的正教授。

2007年,公元的事业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受聘于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出任心脏超声室主任和心脏影像中心副主任。在那里,他完成了心脏超声室的国家级科室认证,开展了心脏CT的临床应用,并积极筹备高级临床心脏影像培训计划。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剧,这一工作不得不停滞了下来。

凡和他共事过的美国人,都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医生称赞有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 (JACC)多年主编的Dr. DeMaria回忆说:“公元不仅聪明、勤奋、工作细致,而且主动创新。在我任肯塔基大学医院心脏科主任的日子里,公元经常向我提出独到的见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项目和很好的研究成果。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忘了究竟谁是老师,谁是来培训的学生。我们之间的这种互动,可谓是我职业生涯的一大亮点。”

从自身做起,乡村医生如何更好发展?

诚然,像谢公元这样有如此大成就的村医毕竟在少数,但事实证明,只要肯努力上进,肯学习,不抱怨,乡村医生也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尽管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政策制定等等都不利于乡村医生的发展,基本药物制度更是让乡村医生艰难度日,不少人转行。但村医不能一味的抱怨,在无力改变政策时,应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医术,用精湛的医术与服务态度为自己正名,争取更多的利益。

国家应如何改善村医服务能力和生存状况?

一、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

乡村医生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关键力量。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意义重大。需要强调的是,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不等于抬高准入门槛。

不能通过抬高准入门槛的方式来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否则将加速乡村医生的消亡进程。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的最优选择应该是加强对乡村医生的连续在岗培训。不过,应避免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培训内容的方式。由于每个村医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开展业务中所需技能也有所不同,倘若由卫生局统一组织培训,很难针对乡村医生切身需求,提供有很强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卫生局同意组织的培训难免流于形式的结果。除了部分内容可以统一教学外,应鼓励乡村医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主动寻找合适的培训项目。对于自主培训产生的费用,可以由政府承担一定比例,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应该考虑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鼓励社会上第三方培训机构提供村医培训服务,由乡村医生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对于村医的自主培训,政府可以适度补贴。

 

二、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

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存在已久,虽然尚未出台统一的政策规定,但各地在实践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新老乡村医生情况不同,解决其养老问题不可能一概而论,应当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

 

三、 形成药品购销新机制

实施零差率制度后,各地普遍存在基本药物不够用、村卫生室患者流失、部分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甚至高于乡村医生自主采购药品的零售价、下单采购配送周期长、部分药品断货等问题。事实表明零差率制度在基层推广困难重重。调查中乡村医生也反映,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同时也要维持卫生室的运转和自身的生存,卫生室私下出售非基本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与其让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消解在基层各种规避和应对措施之中,不如主动调整政策规定。在坚持省级集中招标的前提下,继续执行挂网招标价格,但是以此价格作为最高零售价,明确规定乡村医生出售药品的价格不得超过这一限价,同时恢复村医的药品自主采购和议价权,由村医和供货商自主协商采购价格,采购价格越低,批零差价越大,乡村医生的收入越高。无需担心村医药品零售价格过高,因为乡村医生要受到其他个体诊所和零售药店的竞争,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如果药价明显偏高,村医将面临患者流失的惩罚。

零差价制度下,乡村医生卖药没有任何利润,政府给出的补偿渠道是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偿来弥补。但是,一方面村医提供的医疗服务相当有限,增加收费也不合乎农村传统,很难落实,另一方面,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最终的后果必然是削弱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卫生室难以持续运转,导致村医被迫转行流失,或者暗箱操作获得卖药收益事实上使零差价制度名存实亡。而由乡村医生自主确定采购价和零售价,继续合法赚取卖药收入,以药养医,能保证三级防保网网底不破。

四、落实补助资金

从各地情况看,由政府下拨资金或多或少都有不到位的情况,这其中既包括零差率造成买药收入减少的补贴,也包括由于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而下拨的公卫经费。政府应落实补助资金。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