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中国医生应控制数量保证质量

来源:    时间:2015年01月27日    点击数:    5星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是那些挂着专家头衔的吗?是会发论文的吗?显然不是,会治病的医生才能真正帮助到患者。然而,中国目前的“唯学历”医师培养模式和“唯论文”所取的医师晋升制度导致大量医生会考证、会搞科研,却疏于临床经验。对此,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日前在第七届健康中国论坛上表示,不应盲目扩大医生培养。

目前,在大城市,看病难愈演愈烈,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依然薄弱,医生资源匮乏似乎成为燃眉之急,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严苛的医生培养体系,是否不合时宜呢?

2015年起,全国医学生“5+3”培养模式启动,七年速成临床硕士将成为历史。所谓“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研究生要在医院里经历3年严苛的“学徒工”生活,毕业合格不仅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和毕业证,还可以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日前在第七届健康中国论坛上表达了他对医生培养制度的看法,他认为,十个庸医害人胜过一个良医之救人,不应盲目扩大医生培养规模应一时之需;医生都应从事临床研究,否则不可能成为大医生。

近年来,中国各大高校为了吸纳更多的学生,扩大招生规模,医学院校也是如此,但是这种培养方式无异于拔苗助长。“如果我们只是从扩大人数上培养医生,难免由于资源的不足、整个入口的放宽、降格以求,这样造成培养的医生有可能变成培养庸医。”王辰介绍说。

王辰表示,在医生教育的一切环节,对医生的选拔应有严格的教育体系和平台,应该有充分的进行医学教育的条件,才能培养出真正能够符合科学规范,进行防治诊治的医生。

王辰认为,关于医生的成就之道,首先,医生要有好的教育背景和执业经验,另外,医生必须有很好的人文素养,再次,医生必须要有研究。“医生只有从事研究了,才能符合他作为知识分子的基本属性,知识分子的属性就是担负着对人类进行知识创造的责任,而且医生因为他对生命独特的体验,应该在人类的先进文化创造上发挥医生这个行业和人群应当有的独特的作用。” 而医生的研究应在临床而非实验室。因为医生只有经过研究工作之后,他才有了高层次的直接经验,他才能够真正领衔医学界,才能真正的创新性的服务于患者。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