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的是是非非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    时间:2015年08月31日    点击数:    5星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循环血液和各种代谢产物中的生物标志物,用此判断他们的病情和机体状态,特别是通过监测具有患者疾病特征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开展的健康体检,其中就会有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对普通大众来说,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普遍会感到很紧张;而对于医生来说,这些患者是否都要进一步检查或者一查到底,也很纠结。本期专题就与大家共同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的是是非非。
       

肿瘤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目前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肿瘤筛查、临床鉴别诊断,对发现恶性肿瘤、评估疾病预后、转归、复发、转移、指导治疗等都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升高,一般比影像发现肿瘤体要早,有提前预警作用,对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以肝癌、结直肠癌及胰腺癌为例说明。
       

甲胎蛋白(AFP)
       

诊断与发现当发生原发性肝癌时,约80%患者血清AFP含量增高(>300μg/L),并且比临床症状出现早3~8个月。在肿瘤小于5cm的肝癌患者中,AFP超过1000μg/L者不足15%,低于200μg/L者为30%~50%,低于20μg/L者可达40%。肿瘤大小在4~10cm的中分化癌中,血清AFP水平可能与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献报道,一部分慢性肝病或肝炎患者AFP在50~200μg/L,持续时间达2个月或更长而不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升高,对3000例这样的患者随访1年,有10.46%发生肝癌。这说明AFP持续低水平升高者为肝癌高发人群,甚至其中一部分就是亚临床期的肝癌患者。
       

监测复发或转移AFP在监测过程中急剧增高,表明肝癌转移;若术后AFP仍>200μg/L,表明肝癌组织未完全切除或存在转移病灶。
       

肝癌根治术后每2~3个月随访AFP和超声检查,每6个月做胸部X线检查,持续5~10年,这样检测可查出在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至少可提前半年查出复发。对AFP阳性的肝癌行根治性治疗后1~2个月内AFP应降至正常。如果在随访中AFP又逐渐上升,肝功能检查又无肝病活动证据,则提示复发。一般来讲,AFP升高比临床症状发现提前8~11个月。
       

癌胚抗原(CEA)
       

诊断与发现CEA浓度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关,单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前血清CEA浓度可作为一项独立判断预后的指标。一般而言,CEA浓度高,则肿瘤预后较差。高水平的CEA(>80μg/L)是肿瘤已转移的标志。
       

监测疗效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低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术后血清CEA随之下降,术后5~10天下降明显,3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术后下降缓慢或持续不降,或有上升趋势提示有残留灶;术后CEA下降后又上升是结直肠癌复发的标志。
       

复发或转移有研究表明,CEA对结直肠癌复发和转移的判断有很大临床价值,远处转移者较局部转移者升高更明显。
       

糖类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的首选血清学指标,其浓度和检出率与肿瘤位置、范围有关。临界值为37kU/L时,胰头部癌阳性率约为80%,体尾部癌为57%,术前检测CA19-9水平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在连续性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时,需要注意患者基线水平,以便使肿瘤标志物检测值能给肿瘤
       

预后评估、监测管理、复发、疗效评价等提供重要信息。
       

部分恶性肿瘤其标志物表现阴性
       

日本学者曾报道16636例单发性肝癌追踪调查统计结果,AFP浓度超过21μg/L的阳性病例为10392例,占62.5%。也就是说,约1/3的肝癌患者AFP检测结果为阴性。
       

换言之,恶性肿瘤标志物不高的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
       

又如,诊断结直肠癌,当特异性为95%时,CEA在结直肠癌各期的敏感性虽有不同,但总体可达40%~67%。陈虞梅等对94例结直肠癌患者CEA的检测结果表明,CEA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7.4%,特异性为85.9%,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55.1%。
       

非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升高
       

恶性肿瘤标志物在生理情况、非恶性肿瘤、良性疾病也可升高,甚至某些药物也使恶性肿瘤标志物升高。
       

对于出现异常者,是否做进一步检查、检查到何种程度,是临床医生遇到的新问题。很多良性疾病例如器官衰竭、肺间质纤维化均可出现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升高,进一步的定位诊断可能一无所获,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停止检查则有恶性肿瘤漏诊而失去早期治疗机会的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以下列举的5个案例是在检查时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经多方排查,最后除外了恶性肿瘤,均为良性疾病。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主诉反酸、烧心。2014年1月查糖类抗原72-4(CA72-4)为181.9U/ml(正常参考值0~10U/ml)。1个月后复查为52.18U/ml;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结肠镜未见异常。2015年2月复查CA72-4为21.66U/ml;胃镜示浅表胃炎;结肠镜、B超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2
       

患者男性,75岁。2006年9月体检发现CEA为7.0μg/L。
       

经过多方检查,包括腹部CT、胃镜、全消化道造影、其他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不吸烟;腹部B超发现有胆囊结石。此后每年复查2次CEA,均在7.0μg/L以上,最高达10.34μg/L。6年来该患者生活正常,未发现肿瘤迹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4.0μg/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0.8μg/L,FPSA/TPSA>0.25。
       

病例3
       

患者男性,75岁。主诉排尿不畅2年。
       

2009年7月及9月体检TPSA分别为4.7μg/L、8.2μg/L,FPAS/TPSA均为0.19。此后几年每年复查4次,PSA为4.0~6.4μg/L,FPSA/TPSA为0.11~0.22。B超示前列腺增大,约为5.6cm×5.9cm×4.6cm,实质回声不均匀,部分向膀胱凸出,可见少量结节,结节最大直径为2.3cm。CT:前列腺可见多发结节样强化灶,大者约为1.1cm。前列腺穿刺活检(24针)病理:良性增生。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例4
       

患者男性,70岁。2005年查CA19-9>500U/ml(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正常值参考范围为<37U/ml),5天后复查CA19-9仍>500U/ml。
       

临床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总管结石。2012年复查CA19-9893.75U/ml,5天后复查CA19-946.68U/ml。临床诊断: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肺部感染。

病例5

患者女性,57岁。因胸、腹水住院。查糖类抗原125(CA125)548.3U/ml(正常值参考范围<35U/ml),胸水CA125>1000U/ml,经多项检查未发现恶性肿瘤。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因银屑病服用“复方乌龙散”3年,停用复方乌龙散1个月余后,患者胸、腹水消失,复查CA125正常;1年后复诊亦正常。

复方乌龙散由小花白蛇、壁虎等14味中药组成,可能小花白蛇、壁虎等异常蛋白作为抗原,刺激宿主免疫系统而引起变态反感,从而引起积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刘凤奎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卫莉李鹏)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