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捍卫人类健康 技术和人文期待融合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6年06月17日    点击数:    5星

近年来,医学发展疯狂地追求技术进步,犹如“脱缰野马”,技术激进主义充斥着医疗界,医生的培养陷入“重技术、轻人文”的怪圈。时常听到外科专家对外的骄傲宣言:“没有我开不了的刀!”。也正是这句骄傲宣言暴露了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医学因为尊重生命,所以不能单纯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在治疗中,把对生命可能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

6月6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地拍摄的纪实节目《急诊室故事》第二季完美收官。该节目“直击常人视角无法触及的急诊室真实故事,记录生死关头的人生百态”。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方秉华表示:“医术是人施于人的技术,医学是人学。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是医学伦理的首要原则。对于一切医疗服务行为而言,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对于所有医患而言,这也是理应补上的一课。”

《急诊室故事》第二季里讲了一个“保腿还是保命”两难选择的真实故事。一名外地患者摔断腿后,家属带他赶来上海,请求第六人民医院的专家援手。可是,断肢再植的最佳时间已经过去了,如果硬要保住腿,就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同时患者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创伤痛苦和一次次手术,而且只要有一点点并发症,就可能丧命。“这腿,还要不要保?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伦理的选择了。家属坚持要保腿,哪怕患者的生命可能保不住,而医生讨论认为,应以保命为上。最终,医生还是说服了患者家属。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对于公众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方秉华说。

方秉华还讲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患了骨肿瘤的中学生,家长坚持要为孩子保腿,因为“没有了腿,他的人生也就完了”。医生衡量再三,最终同意为孩子进行假体移植手术。可是,术后由于伤口出现无菌性坏死,孩子没有能够救回来。家长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责怪医生没有能够救活孩子,尽管之前医生已跟他们解释过“保腿”的风险。

“有一句话常用来描述医生的伟大——‘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为病人争取’。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争取的究竟是什么?所谓成功救治,又是意味着什么?这些都触及医学伦理的两大原则:尊重生命原则与无伤害原则。”方秉华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尊重生命、以生命至上,所以不能单纯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在治疗过程中,把对生命可能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其实,这就是一个排序的问题:你把什么放在最前面?好比我们急诊有绿色通道,病重者优先抢救;手术安排,也是情况危急者为先。这就是医学伦理。为了‘让人更好地活着’,一切都应让路。”

郎景和院士曾强调,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始终把临床实践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对病人的关爱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郎院士还强调了“敬畏”二字,要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医学。医生承载着、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社会和公众要时刻维护它,医生自己更应该时时刻刻维护它!愿我们未来医学的发展能找到好技术与人文平衡点!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