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在医院遇到向你问路的患者……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7月24日    点击数:    5星

问路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的小细节。然而,国内某医院因患者问路遭遇“冷遇”却引发了医院上下的一场大讨论。参与讨论的有医生,有行政人员,有国外的学者,也有普通民众。如何看待这些现象不仅是就医环境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能不能把这些事情笼统地归结为“医德”问题,值得深思。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位患者在医院里问路,医生头也不回地来了句“不知道”。于是针对这种处理方式在医院内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大致观点有以下几类:

对医生表示理解

认为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体谅或换位思考的。或许这位年轻的医生正急于赶去救治患者,或是刚好碰到什么困难,或刚值完班身体极度疲倦……不应当把他这种偶然的“处理不当”无限放大,甚至跟医德、爱心挂钩。

认为医生处理欠妥 应该更礼貌、耐心

医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所谓特殊是指医生身上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与拯救生命的高尚。这样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有损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医院也有责任教育医生从细节出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认为大部分医生都能礼貌处理

医生是社会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和个人修养水平比较高的人群,整体上说对患者的爱心和互助精神都高于普通人群。问路的情况在医院里大部分医生、多数时间都会耐心地告诉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只是“偶发的现象”,不应以此打击多数,扩大影响。

认为医生也是普通人 没必要要求过高

相比其他职业,医生每天遇到的烦恼可能会更多,问路这种小事在任何其他人群中都会遇到有热情帮助的,也有“无理”处置的。为什么偏偏要求医生如何如何?医生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没必要要求过高。

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国度问过路。相信您的经历也一定会有所不同。不用说国外了,有一次我在台湾问路,那位带着两个6-7岁孩子的年轻妈妈,甚至把刚要跑开的孩子叫住,站在街道上掏出她的手机帮我现场查找到我要去的地方,然后再详细地指引给我怎么走。在香港我也经常会遇到热心的路人,即使他们不知道你要问的路,大部分也会礼貌地先站定,认真地听你说完,然后耐心地告诉你或是给你些其他建议。当然也遇到过“草率”应付你的情况,但礼貌处理的情况应该说比国内要高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医院问路”问题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特殊的命题。它只是我们社会的一角。在“政府办事大厅”里问路、在高校校园里向大学老师问路、在随便哪条大街上问路,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

中国处在社会高速发展,高速变革的过程之中,人的忙碌、社会的浮躁都会反映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上。或许这是成长过程所付出的代价,我们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和空间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和医生的职业不应该有太多的关联。如果一定要说有关联,那么我只能说在医院开展这样的讨论非常有必要,因为医生是个每天高频率地与人交流的职业。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好这样的“小事”,也能帮助患者不至于把医生从社会群体中脱离出来,对医生形成过高的期望值!

 

(环球医学编辑:杨殿平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