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生与患者 谁是谁的老师?

来源:    时间:2017年07月25日    点击数:    5星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疾病,医生是患者的老师,但对于面对困难和人生不如意时的态度,有些患者或许可以给医生上一堂生动的课。下面这位历经风霜的老太太就值得年轻医生的学习。

75岁的老奶奶,因患有食道高级别瘤变术后复诊,再次来找医生,希望医生对疾病的预后能给出一个肯定明确的答复。虽然医生已经告诉她术后复诊不需挂号,但她仍执拗的挂了一个20块钱的专家号。原因也许正如她以前每一次来时所讲:“我要尊重你的劳动。”

  她仍然微笑着向医生问好,一头白发整整齐齐,显然是出门前一丝不苟地梳理过。米色长裤配了一件浅灰色长袖,右侧胸襟上浅浅地印着一朵红玫瑰,端庄而有活力。
  
她缓缓地坐下。双手绞着轻放在左侧大腿上,上半身略微前倾问到:“教授,我这个病变剩得不多吧?”语气平和,像在和医生谈心,完全不像平日里大部分病人一坐下就滔滔不绝,说自己不舒服或者抱怨别的医院的药没有效果。

  医生知道她问的是昨天给她做的食道高级别瘤变的治疗。这是她第二次做这个治疗了,因为她的病变有很多片。
  
医生如实回答:“不多了,昨天做了5片,下次复查我们再仔细看看。”
  
“那还好,剩得也不多了。”她语气柔和,看来她不是来兴师问罪的。“那下次还有怎么办啊?”她问了一个手术前就已经交代过的问题。

  医生回答说:“还有就还要治疗啊,而且我们现在做的是已经长出来的病变。谁也不能保证这次做干净了以后不再长啊。”
  
她没有立刻回应,但那自始至终浅笑的脸上难掩一丝焦虑。

  医生试图了解她的态度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她用依然不疾不徐的语气说到:“我的老伴一身病,以前挨批斗受了很多罪,现在腿脚不便,需要人照顾,我不能死在他前面。”他那坚定的语气仿佛在向医生表达她的决心。

  眼前这个75岁的老人让医生有种莫名的敬佩。从诊断到两次内镜下治疗,她都是很从容,总是微笑着,总是客客气气地说谢谢,对自己的病情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生活纵然无常却无法磨灭她脸上的笑容,人生的历练显然让她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一切变故。除外唯一的牵挂,那就是她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老伴,那是她即便是站到天堂之门前也会隐痛的软肋。
  
不知道是出于敬佩之心,还是医生职业的举例说明的沟通模式,医生竟不自觉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安慰着她,试图缓解她的焦虑:“你放心吧,你身体硬朗,这只是食道早癌,我自己也是这个病,也才做了治疗没几天。我的理解是没有大问题,注意复查就行了。”
  
她的脸上露出不能相信的神色,很关心地问道:“啊?你自己啊?没事吧?”。

  医生微笑着答道:“医生也会生病啊。没事的,做了就没事了。”
  
“那我们是同病相怜哦。希望你早日康复。”她微笑着真挚地祝福我,脸上隐藏的焦虑一扫而光。
  
医生礼貌地道谢。“我就不打搅你了。医生,你多保重。”她缓缓站起来浅浅地朝医生低了一下头,步履轻快地出了门。

纵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但因为疾病,大家都在医院的门诊相聚。因为萍水相逢,医生和患者站在各自的角度相互揣摩,理解或者抱怨,配合或者拒绝。往往是短暂的相聚之后又要分别,匆匆互道珍重,然后各自继续前行。对于疾病,医生是学富五车的老师,患者是懵懂无知的学生。但对于生活的历练和人生的态度,或许有些患者更像老师,医生更像学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