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何时彻查韩春雨研究?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8月01日    点击数:    5星

《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事件终于在科技界和公众的关注下由科技部牵头高调进行彻查。然而集体撤稿事件并不是国内学术界唯一的污点,长期以来,国内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过于容忍,致使学术造假经常出现。在学术调查方面不够重视也使得一些结果不清楚、同行集体质疑的研究和学者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譬如引起广泛关注的韩春雨论文成果

去年5月2日,一篇“引爆”学术圈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研究中开发了一项在效率、识别精度等方面优于第三代CRISPR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称,使用NgAgo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上的47个位点进行100%的基因编辑,效率为21.3%~41.3%。由此,NgAgo迅速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同时论文的作者韩春雨本人也从默默无闻变成“网红科学家”。

然而,就在论文发表后的一两个月内,多位国内同行科学家先后发现不能重复他的试验结果。紧接着去年的7月29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在推特上指出无法重复NgAgo的基因编辑结果,并呼吁国际同行停止使用NgAgo。这是因为实验可重复是国际学术界对科研结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基因编辑技术这类工具性成果而言,如果其不可重复就意味着在实践中无法使用。国内外的近百个同行实验室都不能重现NgAgo的基因编辑活性,而宣称“能重复”的个别机构均未公开自己的名字,无从求证其真实性。

就在韩春雨陷入来自同行的“质疑门”后,其前后矛盾的表现也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一方面他坚称“论文发表前后都重复过实验”,一方面又不愿意公开原始数据、自证清白。面对质疑,他将实验不能重复的原因归结于其他实验者的不专业和实验室被污染,同时不愿提供成功重复实验的实验者名单。

而韩春雨所在的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从表示“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到发文声明恳请社会各界给年轻科学家更多时间验证科学发现,再到对韩春雨毫无根据的力挺。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河北科技大学的利益和名誉与韩春雨紧密绑在一起,由韩春雨领衔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已获得河北省计划总投资2.24亿元的支持,所以校方是不会通过任何形式对韩春雨进行调查的。

这不仅反映了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无视基本的学术规范,对科学同行和社会公众充满敷衍,也反映出国内学术环境太过宽松,容易滋生出一些浑水摸鱼、研究造假甚至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这种对学术造假宽容的氛围不仅极大损害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和学术机构的国际形象,而且不利于调动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国际上对于同行不能重复、提出质疑的论文,在作者本人既不愿撤稿、又不愿自证清白的情况下,需要作者所在的单位自动对其开展学术调查,然后作出相应处理。在这方面,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对“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的处理就值得各学术单位引以为鉴。

2014年1月31日,小保方晴子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宣称发现能够分化出多种组织细胞的STAP多能干细胞,但很快就遭到同行质疑;2月17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宣布对其研究进行审查,并于4月1日认定她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她本人随后宣布撤稿;当年12月,鉴于小保方晴子无法重现自己的实验结果,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正式公布调查结论,小保方晴子宣布辞职。而她的论文导师,也是共同作者的笹井芳树于8月5日已经含愧自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对学术问题的严谨和负责态度、干净利落回应质疑的做法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

撤稿事件的彻查对于改变国内不良的科研风气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对科研不端行为产生了震慑,而且形成了一个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机制。科研容不得半点虚假,对于诸如韩春雨论文这种结果不定、含糊不清的研究,有关部门需要尽管开展学术调查,还学术研究一片清明。一个国家是否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是否真正遵从国际学术规范,表明这个国家是否真正尊重科学真理。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