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PURE研究颠覆世人膳食观 生酮饮食又来搅局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9月08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有关PURE研究的论文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纷纷进行了“柳叶刀PURE研究冲击膳食指南”等报道。更有意思的是,平素极少“露脸”、倡导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生酮饮食”也来凑热闹,一时间热闹非凡!

据了解,论文基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的队列研究,数据样本来自18个国家的13.5万名35~70岁受访者,随访近10年。这18个国家侧重于中东、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81%是小学和中学文化,82%是中等和重体力劳动者。

研究统计显示,脂肪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不太相关,甚至脂肪摄入多的人群死亡率反而低一些。更令人意外的统计结果是,碳水化合物摄入最多的人群——占总热量的77%,比吃碳水化合物少的人(占总热量的46%)死亡率高28%。

尽管该研究中的样本来源过于复杂,难以排除经济条件差异等各类混杂因素的干扰,但上述“挑战健康饮食定义”的结论仍然引起了营养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讨论。胡大一甚至指出,网上的文章根本没有剖析研究本身的明显局限性,不符实际地夸大研究结果,对广大民众和患者起到了极为恶劣的误导,甚至欺骗!严重影响了卫计委发布的我国营养学会起草的新版中国营养指南的落实。他还给记者推送了对数据进行逐一解读的另一篇文章《柳叶刀研究,打的还真不是营养学的脸》。

在这场广泛讨论中,更热闹的是,平素极少“露脸”、倡导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生酮饮食”也屡被提及,甚至有观点认为,《柳叶刀》论文的统计结果为“生酮饮食”背了书,但事实是两者含义并不相同。

对此,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生酮疗法倡导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的江波博士表示,生酮饮食是一种严格限制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和大量脂肪摄入的饮食方式。作为一种饮食减脂疗法,它的生物化学逻辑是:严格限制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使身体的糖原逐步耗竭,从而促使人体将肝脏代谢脂肪产生的酮体(主要为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能源之一。维持这种饮食方式一段时期,可以有效减少体脂、降低体脂率,故该方法又称为“生酮减脂”。

这种减脂方法怪就怪在“吃肥肉还能有效减肥”。江波透露,严格的生酮方案要求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除外)摄入小于12g/天,蛋白质按照1g/kg•d的数量给予,其他能量需求全部以脂肪给予。

“生酮中的‘生’就是生产的意思。”江波说,生酮饮食减脂法是通过模拟机体的饥饿状态,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引导机体耗竭肝糖原,增加脂肪动员、分解代谢。而最终形成的酮体一部分被机体作为能源分解代谢,一部分从呼吸道、皮肤、尿液中排出。通过生酮减脂这种特别的脂肪消耗和排出方式,体脂减少的速度远大于传统的减脂方式。

不过,江波提醒,生酮饮食需要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这包括生酮饮食前,要进行基线评估,明确适应症(目前暂定为BMI>28kg/m2、肝肾功能正常的单纯性肥胖人群)和禁忌症(如脂肪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缺陷和功能丧失等),制订合理膳食计划;生酮饮食期间,要定期监测血酮和尿酮水平、体重变化,注意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同时做好对低血糖、瘙痒和风疹、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应对。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也表示,近年来,低碳饮食、生酮饮食等颇有一定流传度,甚至有一部分学者也认同“吃很少主食可以更健康”。这种认知从膳食管理角度来说并不科学。以生酮饮食为例,酮是人体在饥饿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物质,人体长期有酮生成,对神经、器官、心脏都有危害。每种食物都有其摄入的上限与下限,成年人每天必须摄入至少150克碳水化合物,在碳水化合物中,多选择全谷物,少选择精致加工的点心,可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专家呼吁,营养学属于一门科学,非专业人士解读科学,造成居民认知混淆,对维持居民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传递权威科学知识之时,如何避免伪科普、假科普,应该是信息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