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患者拍录诊疗过程 医生惶恐难安为哪般?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03月26日    点击数:    5星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形影不离的“伙伴”,不仅作为与外界联系的工具,更是日常生活的记录仪。有的人为了与别人分享经历,看病也要拍照、直播,有的人为方便留存“证据”,偷偷录下医生的诊疗过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生们造成了困扰。有多少医生有这样的困扰?他们又在担心什么呢?

日前,随机对湖北武汉4家公立医院的20名医生和30名患者进行访问,发现超7成受访医生有被拍照、录音的经历,而患者及其家属拍照、录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医生:最怕患者断章取义

武汉市第四医院放射科的一位医生说,前几天,他在检查科室时发现一位患者嫌结果出得太慢,就跑到阅片室门口偷拍里面的医生。当他看到医生在看手机,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医生的懈怠导致诊断结果出不来。实际上,当时医生并不是在玩手机,而是在工作群沟通多学科会诊的事情。

光谷区一家公立医院儿科的医生称,医生肯定都是想将病人治好的。整个医疗过程一般是专业且可自圆其说的。从这个角度,他并不害怕患者录音或拍照。但就怕有的患者断章取义,将录音剪切、处理后在网上恶意传播,这让他可能无辜遭受网络暴力。

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洪山区一家公立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她说,曾有患者因头疼难忍来就诊,要她直接开些止疼药。因不清楚病源,她建议患者先做检查,再确定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结果,患者将这个沟通的过程录了音,并截取其中的两句话,向外投诉称“医生说不检查就不给开药”,这件事让她至今后怕。

患者:只为自己留存

30位20~75岁的随机患者接受了访问,其中5位年纪稍大的患者表示,并不会使用录音笔或手机;9位表示,从未想过要给医生拍照、录音;16位患者表示,曾在医院给医生拍过照或录过音。他们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多数并不存在什么企图。

20岁的大学生小张说,自从有了手机,她几乎每次去医院都会拍照发朋友圈,只为“证明自己没有放弃治疗”。

46岁的建筑工人黄师傅称,如果有工友受伤送诊,他和同事都会跟在后面拍照,目的是为了方便工友后期办理工伤赔偿事宜。

初为人母的王女士说,当专家给女儿诊疗时,她会偷偷拿出手机录音,回去再反复听医嘱,以免疏漏。

32岁的晏女士显得比较谨慎,在就诊前,她往往就会打开录音设备,记录整个诊疗过程。她说,医疗事故是可能出现的,而一旦出现,证据往往最能保护患者。必要时,她还会拍下医生的长像和姓名,以防后期维权陷入被动。

怎样避免因患者拍照录音发生纠纷?

据访问,16名录音拍照的患者中有7位仅为了详细地记录下医嘱,因为接诊过程较快,加上看不懂病历。其他患者有出于各种原因仅为自己留存,而不是传播什么。对此,也有医生表示理解,只要患者给医生拍照、录音不存在恶意,他们并不介意。

武汉市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赵志刚也表示,患者给医生拍照、录音,最好应先征得医生的同意。如果是出于记医嘱、办理工伤赔偿等非恶意的想法,医生大多是会同意的。

他同时表示,极少数患者是因为担心有医疗纠纷而偷录、偷拍,这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从一开始就不信任医生,对医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持怀疑态度,那么医生一些正确的意见有时也可能会被患者当作不正确的意见对待。

作为患者,不应当一开始就把医生作为你的对立面,这对医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有时候,患者的不信任和记录手段令医生不敢放手全力看病,这对于患者来说得不偿失。

对于如何避免因拍照录音发生纠纷,江岸区一家公立医院康复科医生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他表示,为防止患者断章取义,给外界造成误会,他在诊疗过程中遇到拍照、录音时,也会拿出手机一起录,留存完整信息,以免出现患者单方面断章取义、自己百口莫辩的情况。

法律支持哪一方?

湖北金卫律师事务所李海夫律师表示,医院作为公共场所,患者出于保护自己、防止医患纠纷,对自己的诊疗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不侵犯医生的合法权益。即使是偷录偷拍,将来仍可作为证据使用。但录音证据只可能可以作为旁证,不能直接用于认定医疗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

为对于医生担心的断章取义、恶意传播,李海夫表示,如果患者擅自将医生的诊疗过程发到网上或进行直播,则涉嫌侵犯医生的知识产权和肖像权。如果网上公布的录音录像不完整,断章取义,有弯曲事实的情况和不实评价,还涉嫌侵犯医生的名誉权,医生也可通过法律方式进行维权。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