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生培养 看数量还是重质量?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的新闻报道引发舆论的关注,因为就医环境差、医生工作强度大却待遇低、医患关系紧张等多种因素造成50万医学生放弃医生行业。但每年培养10万人从医真的少吗?当前,我国是缺医生还是缺优质医生呢?

当前,我国医生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医学专业不断扩招。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超过1000万。根据最新数据,有些地区的每千人医生比例已经高达4.06,达到了国际先进的卫生水平。但是,在这支庞大的医生队伍中,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共319万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师只占总数的51%;全国全科医师共20.9万人,仅占医师总数的6.6%,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2015年,上海卫计委科研教育处处长张堪曾辛辣批评过一些医科院校的教学水平:“……院校出来的学生……来上海考规培,一个个分数都挺高,能考进华山医院。来到华山,查体不会,问诊不会……给病人说明病情病人听不懂,不到三个月就被清退了,把医院的教学计划全打乱了。”

一位业内人士也曾称,医生是专业工种,他们面对的对象是大众的生命,就像飞行院校招收飞行员一样,根本就不应该扩招,反而应该更加严格地选拔,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美国学医,必须要经过大学四年、医科四年,然后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专科医师需经过5年左右的住院医师培训,家庭医师至少需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也就是说,相当于中国的本科毕业生才能报考医学院校,获得医学博士生学位的才能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再经过几年的培训才能真正成为医生。这样的做法,是对患者负责、对生命负责。试问,像中国一个导师带五六十个学生的现状,怎能培养出合格、称职的医生?又怎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最终受害的还不是患者!

此外,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不但要有更长的生存时间,同时也需要更高的生存质量。在这种形势下,调整现行医生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一方面,改变临床医学的培养模式。临床医生的培养,必须走精英培养模式。现在中国缺少的不是普通医生,而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生。当前,我国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城市小医院无人问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很能说明,我们不缺医生,我们缺的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生。

另一方面,在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医改理念的大背景下,医学教育要改变以前重视临床医学,忽视预防、保健、康复的旧理念。医学生的培养,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转化,才能改变“大批医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保健、康复等领域又对人才有很大需求的困境。

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10万从医已经不少了,但这10万中有多少真正合格的医生,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生,这还真不好说!我们缺的不是医生而是优质医生,医生培养亟待从看量转为重质!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