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基因编辑婴儿恶果:国际生物遗传领域拒接中国留学生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12月03日    点击数:    5星

现如今,距中国曝出“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已过几日,给中国医疗学术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此消息一出,举世震惊。据了解,一些正向国外生物、遗传领域申请做访问学者的人陆续收到通知,说这些实验室不再接收中国学者、学生了。

事件出来后,贺建奎的母校美国莱斯大学迅速做出回应,不但给予其严厉谴责,而且声明已对贺建奎的导师、生物工程教授Michael Deem启动全面调查。

正因为此事影响极其恶劣,没有哪个外国导师再愿意冒险收一个中国弟子。若将来弟子行事不端,导师不仅会受到事业上的牵连,还可能会一生心存悔恨与愧疚。因此,他们将中国学者和学生拒之门外,似乎在情理之中。

11月27日,北京协和医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对“基因编辑婴儿”回应:这是一个极大的丑闻,对于科学共同体、对于国家,已经产生了极其大的负面影响。

这不仅归咎于贺建奎自己的人品和学术道德出现大问题,而且还因为现如今中国确实存在这种极端文化的可怕土壤,一些中国人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和极端的自私自利思想,驱使着他们听不进任何理性的声音,为了个人名利,采取“弯道超车”,将法律和伦理置之脑后,不顾一切地在极端危险的研究领域铤而走险。再加上中国频繁曝出学术造假丑闻,中国现如今的学术环境已经彻底失去外国学者的信任。

作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学术论文造假问题一直存在,但在当下中国,尤其是中国医疗界,学术不端行为却已成灾。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表示,非要让医生写论文,许多人写不出,就找第三方帮着写。现如今在中国,做枪手的洋洋得意,当中介的毫无畏惧,买论文的心安理得。在论文交易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行为违背了学术道德,却又都安之若素。

这就导致了造假成了科技论文的标配。知识界的一些人似乎同时陷入了一个自欺欺人的游戏中:一方面要把论文作为硬杠杠,一方面又都瞧不起论文,认为论文代表不了其作者真实的水平和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如今论文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真相,却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这些论文的质量如何,不问这些论文是怎么出炉的,甚至明知是从非正常渠道来的也不追究,该通过就通过,该发表就发表。医生只要能在SCI上发表文章,所有的事情都会一路绿灯,职称不成问题,职位不成问题,甚至连个人问题都不成问题。而且,弄SCI还等于直接弄钱。很多医院的鼓励政策是,影响因子1分1万,不少医生靠这个都直奔小康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解剖学专家钟世镇曾直言:我国发表在SCI上的论文,有用的不到15%,大批都是垃圾论文。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供职的人都清楚,大部分论文的生产并非科研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评奖或职称评定。手段和目的的本末倒置,构成中国学术论文制造最大的困境。

贺建奎不顾伦理与道德,只一位追求出名与利益,与部分中国学者为了职称晋升与评奖有相似之处,但是前者更过分、更偏激。他们将真正的科研置之脑后,只是利用所谓的科研来追名逐利,这或许是外国学者不再信任中国学生的根本原因。

翟晓梅说:“现如今惟有做好严肃、公正、透明的追责,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恶劣影响,让时间来逐步恢复国际科学界对中国学者的信任。”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