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笑谈死后去处 村医遗嘱令人感动流泪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9年08月20日    点击数:    5星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弥足珍贵。有人用自己的躯体为医学垒起一道阶梯,用博爱的胸怀为人类竖起一座丰碑。重庆市江津区永兴中心卫生院毗罗门诊部的退休医生刘国民就是如此。87岁的他选择无偿捐献遗体,希望用自己的器官帮助他人,或对医疗科研作出一点贡献。

8月7日下午17时20分,江津区中医院病房内,87岁的刘国民老人停止了心跳。

他的子女在伤心之余,遵照父亲生前嘱咐,迅速拨打电话,联系了重庆市红十字会及重庆医科大学,请他们安排遗体(眼角膜)捐献事宜,以用于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

一个多小时后,重庆市红十字会、重庆医科大学相关人员赶到医院。他们来到刘国民床前,鞠躬默哀。工作人员对逝者的尊重,让在场的人都很感动。

“重庆医科大学的人告诉我,父亲做了件很伟大的事,就拿眼角膜来说,虽然只是摘除一层膜,但一人的眼角膜,可供几位患者使用。”儿子刘德群自豪地说:“终于帮父亲完成了遗愿。”

永兴中心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刘国民一直在毗罗门诊部(原毗罗卫生院)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直到1982年因患帕金森病退。22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耐心、尽心医治每一位看病村民,他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每一条山村小道上。

“或许是从医的原因,父亲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帮助更多的人。”刘德群回忆,两年前,父亲就找到他们姐弟3人,沟通捐献遗体一事。当时他们姐弟一致反对,不能接受父亲这个想法。为此,刘国民还责怪他们思想太落伍。

经过半年多的“拉锯战”,最终,子女们拗不过父亲,选择遵从他的意愿。刘国民于2017年底如愿写下遗体捐献申请。

今年8月6日,刘国民住进了江津区中医院,最终因室颤、急性心肌梗死离世。刘德群说,明年4月,他们就可以到壁山福寿园看望父亲,到时父亲的姓名会出现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

遗体捐献不是不可言说的忌讳,而是生命价值的开敞。

为了人类进步和大众健康,尽早出台遗体捐献相关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意识到,在自己去世后还能通过遗体捐献,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未尝不是一种更美好的选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