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发热喉痛 血小板卫星现象的幕后黑手是…
18岁男性,发热、喉痛2天。面色轻度苍白、咽部充血。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低下,而枸橼酸盐和肝素抗凝血测定的PLT正常。假性血小板减低的原因是什么?
1﹒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18岁。症状:发热、喉痛2天。既往史、家族史和药物史:均无特殊。体格检查:面色轻度苍白、咽部充血,体温37.8℃;未见皮肤无瘀点、瘀斑和紫癜。其他检查:无异常。
2﹒检验结果
实验室检验主要结果见表1。外周血涂片检验结果:正细胞性、正色素性红细胞,大量血小板黏附于多数中性粒细胞(N)周围,形成较大团块;嗜酸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周围无血小板聚集。
表1 实验室检验主要结果
3﹒问题与解答
(1)患者哪些检验结果明显异常?
答: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低下,而枸橼酸盐和肝素抗凝血测定的PLT正常(参见表1)。外周血涂片观察到大量血小板黏附于N周围,而E、L、M周围无血小板附着。
(2)如何解释这些异常的检验结果?
答: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为EDTA诱导的血小板卫星现象,造成假性血小板减低。血小板卫星现象:指在体外用EDTA抗凝血制成血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可见血小板黏附于中性粒细胞周围。此现象的机制既有免疫因素,也有非免疫因素,而前者作用更大。IgG抗体可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和中性粒细胞的Fcγ受体,只有在EDTA存在的条件下,这种抗体才会作用于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隐藏的抗原表位。EDTA螯合钙离子,改变血小板糖蛋白结构和中性粒细胞Fc受体。IgG抗体的Fab片段结合了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造成血小板特异性附着于中性粒细胞表面。因这些抗体针对N,故E、L和M无血小板卫星现象。此外,在出现血小板卫星现象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EDTA依赖的抗血小板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在非免疫机制中,血小板的结合可能由血小板蛋白启动,如血小板反应蛋白或其他α‐颗粒蛋白,如血小板选择素。
EDTA抗凝血中,大多数血小板黏附于中性粒细胞周围,故血液分析仪全血分析时,在红细胞/血小板通道中会漏计或少计血小板,导致假性血小板计数减低。
引起假性血小板计数减低的原因,除了血小板卫星现象,还有血凝块、静脉采血困难、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和巨大血小板。但怀疑血小板计数减低是后两个原因所致时,必须进行血涂片复核,以验证引起假性血小板减低的原因。
(3)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答:最可能的诊断是EDTA诱导血小板卫星现象致假性血小板减低。
(4)如何确定此诊断?有何临床意义?
答:疑血涂片血小板卫星现象为EDTA抗凝血所致,可直接采集指血制成血涂片观察,或用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血标本制成血涂片观察,一般可明确。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卡那霉素(20mg/ml),可使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血小板迅速分散。
因血液分析仪血细胞计数广泛应用,显微镜血涂片检查率明显减低,故血细胞计数异常时,用显微镜复核结果则很重要。应验证“血小板卫星”现象造成假性PLT减低的原因,否则,可误诊为“真性血小板减低症”,从而使用更多不必要的检查,甚至直接造成治疗错误,如对患者实施脾切除术、输注血小板制品等。
血小板卫星现象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人的EDTA抗凝血。
(姚怡婷 熊立凡)
来源:《临床病例检验结果剖析》
作者:巫向前
页码:59-5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