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麻醉师没人愿意从事,儿子你上吧!中国医生的“一封家书”登上柳叶刀

来源:    时间:2019年12月30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官方网站,破天荒第一次以中文全文刊登了一位中国麻醉医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谭文斐的一封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读到“麻醉工作风险高,没有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不少人泪湿衣襟。

据了解,《柳叶刀》今年首次设立Wakley—Wu Lien The论文奖,旨在为中国医生提供表达自己观点和关注医疗实践的渠道。该奖项共收到130份投稿,12篇入围,最终谭文斐医生的《给父亲的一封信》脱颖而出。

父子两代人 隔空倾诉行医路上的苦与乐

谭文斐医生以平实的语言,首先追忆了自己父亲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行医路上经历的两次黯然神伤的“医疗事故”:一位患者术后误吸窒息、一位患者动脉瘤二次破裂,死在手术台上。

第一次事故,院长出面调解纠纷被人殴打,全院停止工作三天;另一次则父亲一夜之间双鬓染霜,已经拟好的副院长的任命也被收回,全院停止手术一天。

这些所见所闻,让谭文斐对当医生产生了抵触,暗下决心绝不从医。然而,命运之手鬼使神差,他也穿上了白大衣,当上了麻醉医生,也曾差点发生麻醉意外。

当谭文斐从一名懵懂少年,蜕变成一名勇于担当责任和风险的成熟医者后,以更睿智和前沿的眼光,重新审视父亲和自己经历的“医疗事故”,有反思也有成长。

虽然两代人处在不同的时代,医学技术早已今非昔比,但对医学的坚持和热爱却如出一辙。父亲曾经下乡支援偏远山区,谭文斐则主动申请援疆,父亲的教诲常响彻在耳畔——做医生,要解除疾病,造福患者。

《给父亲的一封信》全文

父亲大人:

您好!见信安。

昨夜沈阳惊雷四起,暴雨如注,恰逢毕业20周年聚会,大学的朋友圈里20年前年轻的模样已经模糊不清。我虽身在沈阳,不能参加聚会,但是许多陈年往事,就像倾盆的大雨注入流淌不息的浑河水,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许多不能释怀的回忆。

1974年7月8日,您作为术者完成的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没有完全清醒,误吸窒息死亡;当时遵义市毕节专区医院刘院长出面解决纠纷,被患者家属殴打,全院停止工作三天。

1993年1月16日,您作为术者完成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拔管时呛咳,血压急剧上升,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患者死在手术台上;当时医院主管副院长命令全院停止手术一天,满城风雨,您一夜之间双鬓斑白。

这两件事您并没有正式和我深谈过。1974年的事情是在我出生之前,但是每次您的大学同学聚会,都会有人不经意地提起,大多数时间他们也是为了回忆您年轻的时候手术技术超群。虽然一毕业就跟随大连医学院南迁,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您28岁就成为优秀的普外科术者完成各类手术;每每提到您28岁就完成胃大部切除术时,我都看到您黯然神伤,在一旁默默地苦笑着。

1993年的事情我还记忆犹新,因为这件事情不仅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拟好的副院长的任命件被收回了;而且这件事情让我暗下决心,1994年高考,坚决不报医学院。

谁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1999年我本科毕业,分配到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做麻醉医生。

2002年我考取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2008年5月9日,我做完总住院没有多长时间,作为夜班的领班医生负责所有急诊手术麻醉,责任与风险并存。

夜班接班不久,骨科急诊二开手术,颈间盘膨出切开内固定术后出血,压迫气道,同时患者四肢麻木的症状加重,需要紧急探查止血。麻醉诱导后,患者通气困难,脉搏氧饱和度报警的声音由高亢变为低沉,患者的面容由苍白变为青紫,气道压力持续走高,我遇到了麻醉医生职业生涯中最不愿意面对的尴尬境地:患者无法插管,无法通气!

眼见心率走低,马上心跳骤停,三个麻醉医生已经启动紧急预案,准备环甲膜切开通气;我仔细检查了一遍麻醉机,发现是通气螺纹管路的问题,改为呼吸球辅助通气后,患者转危为安。

手术结束后,在更衣室里,术者黯然神伤,默默地苦笑,像极了您大学同学聚会时的样子;我在一旁默默地流泪,术者看到了安慰我说,不是成功了吗,怎么哭了,我说,没事,想我爸了。

2012年2月15日,我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半年,轮转妇科麻醉。

负责麻醉的病人是本院职工的母亲,80岁,诊断是卵巢巨大囊肿,拟行开腹探查术。患者具有常年的冠心病病史,所以当天我的所有注意力都是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老奶奶进手术室后,心脏麻醉的功底提示自己,建立有创动脉监测,很顺利就完成了。老奶奶说,昨天一夜未眠,肚子胀得厉害;看看她巨大的肿瘤,如同六月怀胎,我安慰她,一会儿麻醉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老奶奶还是抱怨肚子胀。我有些不耐烦,示意助手准备麻醉诱导。

镇静药物刚刚推注一半,老奶奶突然开始喷射性呕吐。原来,巨大的肿瘤压迫,术前一天的食物全部淤积在胃肠道,常规要求的8小时禁食水时间对她是远远不够的。紧急抢救,反复吸引,气管插管,再次吸引气道;虽然抢救很及时,但是当天老奶奶还是送到重症监护室,恢复了两天,平安出院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可以回到1974年,仔细研究那个胃大部切除患者的病历。虽然您一直强调是返流误吸造成患者死亡,但是从麻醉医生的专业角度,我更怀疑是硬膜外麻醉复合过量的镇静药物造成的患者呼吸抑制,因为1974年县医院里能实施全麻的麻醉医生还是很少的。

我还可以回到1993年,当然要带上现在才有的强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掌握好药物剂量,患者带着气管导管可以睁眼睛,握手,而没有呛咳。可能事情就会缓和,看不到您做医生受到的委屈和自责,我可能会欣然报考医学院,因为麻醉技术的进步,会冰释很多我们父子隔阂。

命运的指挥棒始终在我们父子职业舞台上熠熠闪光。

1977年,您下乡到毕节大方县双山区医院做外科医生,每天做完手术,夕阳西下,术后康复的患者陪您在河边聊天喝茶;2016年,我主动申请援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民风淳朴,每天手术麻醉结束,我都会到小河边走走,想象着您1977年的样子,耳边是您的教诲,做医生,要解除疾病,造福患者。

最难忘的其实还是1998年5月3日,您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虽然爸爸知道你不愿意做医生,但是,毕业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做麻醉医生吧,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医生,麻醉工作风险高,没有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

今年是我从事麻醉工作20年,愿您安息。

儿:文斐敬上

2019年7月24日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