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PCI术后房颤患者临床结局:双重治疗vs三联疗法

来源: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点击数:    5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双重治疗(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P2Y12抑制剂)和三联疗法(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且未知。2020年4月,美国和英国学者发表在《Ann Intern Med》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两种疗法的出血性和缺血性临床结局。

目的:旨在检测PCI后,双重和三联疗法对AF患者出血性和缺血性结局的影响。

数据来源: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和ClinicalTrials.gov(截至2020年1月7日),检索无语言限制。同时,也检索了期刊网站和参考文献列表。

研究选择:入组标准为,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PCI后双重与三联疗法对AF成年患者出血、死亡率、缺血性事件的影响。

数据采集:2名独立的研究者提取了数据,评估了质量证据,对证据的确定性进行评级。

数据分析:纳入包含7953名患者的4项试验。中位随访1年时,高确定性证据表明,与三联疗法相比,双重治疗与大出血风险的降低相关(风险差RD,-0.013;95% CI,-0.025~-0.002)。低确定性证据表明,双重治疗vs三联疗法对全因死亡(RD,0.004;-0.010~0.017)、心血管死亡(0.001;-0.011~0.013)、心肌梗死(0.003;-0.010~0.017)、支架血栓形成(0.003;-0.005~0.010)、卒中(-0.003;-0.010~0.005)等风险的影响不具结论性。这些影响的CIs的上限与双重治疗可能增加的风险相当。

局限性:研究设计、DOAC剂量、P2Y12抑制剂类型存在异质性。

结论:PCI后AF成年患者,与三联疗法相比,双重治疗可降低出血风险,而对死亡和缺血性终点风险的影响仍然未知。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余霞霞)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Ann Intern Med. 2020 Apr 7;172(7):474-483.
Dual Versus Triple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176890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