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接受口服抗凝药的亚洲房颤患者:BMI是否影响临床结局?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1年03月02日    点击数:    5星

2021年1月,韩国、英国和丹麦学者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研究,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的亚洲房颤患者中,考察了体重指数(BMI)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背景和目的:房颤患者中,BMI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仍然未知,尤其是亚洲人。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口服抗凝药的亚洲房颤患者中,BMI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使用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韩国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在具有BMI信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识别出口服抗凝药新使用者。根据BMI的组别,分析了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住院、大出血、全因死亡和复合临床结局。

结果:总共纳入43173名患者,并根据BMI(kg/m2)分为:低重(<18.5)3%,正常(18.5~<23)28%,超重(23~<25)24%,肥胖1型(25~<30)39%,肥胖2型(≥30)6%。除颅内出血之外(HR,0.815(95% CI,0.627~1.061)),BMI较高(每增加5kg/m2)与缺血性卒中(HR,0.891(95% CI,0.801~0.992))、胃肠道出血住院(0.785(0.658~0.937))、大出血(0.794(0.686~0.919))、全因死亡(0.658(0.605~0.716))和临床复合结局(0.751(0.706~0.799))的风险较低相关。低重组与临床复合结局风险增加相关(1.398(1.170~1.671)),主要因全因死亡风险的增加造成。各BMI组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vs华法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相似。

结论:BMI较高与更低的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风险以及更佳的生存结局独立相关。低重患者具有较高的全因死亡和临床复合结局风险。未来研究应该确定房颤患者的最佳BMI,并使用综合医疗干预策略进行管理。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Stroke. 2021 Jan;52(2):521-530.
Body Mass Index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ceiving Oral Anticoagulatio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423512/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