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内分泌>>正文内容
内分泌

抗甲状腺药物诱发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特征

来源:    时间:2005年06月10日    点击数:    5星

    5月6日消息 - 粒细胞缺乏是抗甲状腺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Manrique等对在2002年~2008年发生粒细胞缺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病历行回顾分析,描述了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于第19届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年会(AACE2010)上公布。

    结果显示,在5161例甲亢患者中,29例(0.58%)发生了与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全部应用甲巯咪唑)相关的粒细胞缺乏。其中86.2%为女性,平均病程为(14.68 ± 3.72)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96.7%)和咽痛(90%)。中性粒细胞减少后血液系统的恢复时间为10天(5~21天)。16例患者(55.1%)接受30 mg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0.4%的患者改为碳酸锂治疗,69.6%改为放射性碘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反向隔离和广谱抗生素治疗。12例患者(40%)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在出现粒细胞缺乏前抗甲状腺药物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3周。在本研究中,总死亡率为13.3%。

    既往最大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报告,在接受甲巯咪唑治疗的患者中,0.35%发生粒细胞缺乏。Manrique等的研究发现,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发生率高于既往研究报告,有2例患者在用药剂量低于20 mg时发生粒细胞缺乏。研究证实,多数粒细胞缺乏发生在治疗后90天内,发热和咽痛是其最常见症状,应用G-CSF可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