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中国慢性丙肝患者的现状及治疗策略  罗氏公司APASL年会卫星会报道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4月15日消息 - 中国丙型肝炎(丙肝)感染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丙肝感染治疗应该采取什么策略?这些策略是否适合中国患者?针对这些丙肝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2010年3月26日, APASL 2010主席庄辉院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塞缪尔·S·李(Samuel S Lee)教授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魏来教授,在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召开的卫星会上为广大参会者进行了深入解析。在此谨选取会议精彩内容与读者共享。 

    中国丙肝感染状况值得关注 

    首先,庄辉院士向广大与会者报告了全球及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现状及趋势。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新增感染者达300~400万例,年发病率1~3例/100万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抗HCV阳性率为3.2%,全国约4000万例HCV感染者,每年造成经济负担约117~216亿元人民币。据预测,2015年丙肝死亡人数将较2005年增加2倍,2025年将增加3倍。在世界范围内,HCV相关死亡率居第10位,而在中国则居第5位。 

    研究表明,20%~50%的HCV感染者会发生自发性病毒清除,50%~80%感染者会持续感染,其中85%进展为慢性肝炎,10~30年后,部分慢性丙肝患者(尤其年龄较长患者)发展为肝硬化,2~10年后,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 

    由于与慢性乙肝相比,丙肝更隐蔽,潜伏期为2~26周;症状更不明显,高达75%的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中国丙肝漏报率高达52%。 

    日本肝病研究学者肋田隆字来中国出席“第三届中日科学论坛”时提醒,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呈下降趋势,乙肝威胁将逐渐下降。而丙肝研究的盲区较多,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潜伏期较长,10~20年后中国可能进入高发期,值得警惕。 

    丙肝治疗策略 

    自1989年发现丙肝基因组至今,慢性丙肝的治疗有了飞跃式发展。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已成为慢性丙肝治疗的金标准,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从最初的13%提高到了73%。Samuel S Lee教授对丙肝治疗的关注点进行了详尽介绍。 

    RGT个体化治疗策略 

    丙肝治疗中,由于患者治疗前多种因素的差异,抗病毒治疗会产生不同的病毒学应答。 

    4周时HCV RNA转阴者为快速病毒学应答(RVR)。12周时HCV RNA转阴者为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若此时HCV RNA仍旧可检测到,但下降值≥2 log10,则称为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pEVR)。12周时,HCV RNA相对于治疗前基线值下降<2 log10者为未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Non-EVR)。不同病毒学应答患者有不同的SVR。 

    近来,有学者提出病毒在可检测限水平以下的治疗时间,是判断疗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在4周和12周时进行检测,判断患者的应答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应答指导治疗的个体化方案(RGT策略,图1)。作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RGT策略强调慢性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快速病毒学应答者,治疗疗程较短,而对于延迟病毒学应答者则延长疗程。 

图1 RGT策略

    关注有效性Peg-IFNα-2a+RBV治疗SVR率较高 

    最近发布的MIST研究纳入431例患者,随机接受Peg-IFN α-2a/2b+RBV治疗,结果显示,Peg-IFNα-2a+RBV治疗在所有亚型患者中的SVR均显著优于Peg-IFNα-2b+RBV治疗(图2)。

图2 Peg-IFNα-2a+RBV治疗在所有基因型患者中均获较高SVR 

    Accione研究同样显示,治疗在所有基因亚型患者和高病毒载量(>5×105 IU/ml)患者中的SVR均显著优于Peg-IFN α-2b+RBV治疗。阿瓦德(Awad)等研究者对8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得出同样的结论。 

    关注安全性、应答持久性 

    在Peg-IFN α-2a的一些关键性临床试验中,85%~94%治疗有效的患者完成治疗。多项研究显示,长期随访中,Peg-IFNα-2a+RBV治疗获SVR的患者,99% HCV RNA持续阴性。 

    弗里德(Fried)等研究者比较1121例患者应用Peg-IFN a-2a + RBV与IFN a-2b + RBV 的安全性表明,前者在获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这一点也得到临床实践研究的证明。 

    除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外,临床医生还应关注用药便利性。 

    Peg-IFN α-2a+RBV更适用于亚洲患者的治疗方案 

    魏来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可能由于rs12979860基因型在亚洲患者中更多见,及治疗依从性、耐受性等原因,亚洲患者对Peg-IFN α-2a+RBV治疗方案更敏感。 

    更有效 

    一项对308例初次治疗的HCV基因1型亚洲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患者接受Peg-IFN α-2a+RBV治疗24周或48周后SVR均高于西方国家患者,分别达56%、76%(Liu et al. CID 2008,47:1260-9)。而纳尔逊(Nelson)等在EASL 2009上发布的研究同样表明,相对于其他患者来说,亚洲2型或3型患者接受Peg-IFN α-2a+RBV治疗后SVR更高(图3)。 

图3 亚洲2/3型患者接受Peg-IFN α-2a+RBV治疗后SVR率更高 

    研究发现,不同种族丙肝患者接受相同治疗后疗效不同,患者的基因多态性与治疗效果差异相关。近日发表于《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分析患者基因型后发现,丙肝患者编码干扰素λ-3的IL28B基因多态性与治疗应答改变相关。由于rs12979860基因型出现频率高,亚洲裔HCV患者的SVR显著高于欧洲裔及西班牙裔患者。 

  魏来教授等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440例初次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较高的治疗反应性。106例患者中,12周时HCV RNA阴性率达88.7%。可见亚洲患者对治疗的高敏感性,这些研究为探索亚洲患者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更安全 

    上述对308例HCV患者进行的研究在证实亚洲患者对Peg-IFN α-2a+RBV治疗更敏感的同时,结果显示,亚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患者相似。 

    李(Lee)等进行的一项研究入组7178例患者,其中包括亚洲患者264例,比较亚洲患者与其他患者治疗完成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量情况。结果表明,亚洲患者与非亚洲患者临床实践中安全性相当。而与非亚洲患者相比,亚洲患者完成治疗比例更高,利巴韦林减量情况更多见。 

    小结 

    1. 在全球丙型肝炎感染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国HCV感染的发展趋势更引人担忧,专家呼吁中国的临床医生关注HCV。 

    2. 在RGT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指导下,Peg-IFN联合RBV已经成为HCV治疗的金标准。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证明,Peg-IFN α-2a+RBV以相对于普通干扰素联合RBV的更高SVR率、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等优势,为广大的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优选择。 

    3. 多项研究表明, Peg-IFN α-2a+RBV治疗方案对亚洲人群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国HCV现状的改变带来了希望。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