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儿科>>正文内容
儿科

幼儿误服蚊香液中毒案例频发 需警示和警惕!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4年06月14日    点击数:    5星

夏季来临,蚊虫活动频繁,许多家庭都会使用蚊香液来驱赶蚊虫。然而,近年来,幼儿误服蚊香液导致中毒的事件频发,给家长和社会带来极大担忧。

据报道,今年5月以来,多家医院公开报道了儿童误服电蚊香液致使中毒案例,其中有患儿因此不幸离世。

6月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报道了一例1岁儿童误服电蚊香液中毒案例,急诊医生进行一系列抢救工作,并采取药物控制抽搐、缓解脑水肿等治疗方案。但最终患儿因为脑部严重损伤离世。

幼儿误服蚊香液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家长疏忽,未将蚊香液放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或者在使用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安全。二是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可能会误将蚊香液当作饮料或糖果误食。

据悉,电蚊香液主要成分为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四氟苯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和炔丙菊酯等,均属拟除虫菊酯类。一般来说,蚊香液气化之后扩散到空气中,由于剂量较少,危害较少,对于除婴儿、孕妇和老人之外的普通人群来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是液体状态被误入消化道后,危险就急剧增加,孩子将面临严重的死亡风险。

电蚊香液已成为易被儿童误服的杀虫剂之一。误服后,患儿会出现皮肤发红等反应,中毒者可呼吸急促、咳嗽、头晕、头痛、眩晕、昏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抽搐。

针对拟除虫菊酯类蚊香液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护士长刘华英表示,口服中毒者可进行洗胃或用碳吸附胃中残留的药液,严重者采取机械通气等措施,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娄庆建议,应该在蚊香液包装上显眼的位置明确警示“口服有毒”。此外,使用时一定要放在儿童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在发现误服电蚊香液中毒的情况下,应马上就医,同时将剩余产品及外包装一同带至医院交给医务人员,方便了解毒物主要成分。

在购买蚊香液时,家长应选择正规品牌和合格产品,避免购买劣质或三无产品。同时,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时间使用。

除了使用蚊香液外,家长还可以采用其他防蚊措施,如安装蚊帐、穿着长袖长裤等,以减少蚊虫的叮咬。

幼儿误服蚊香液中毒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资料:
幼儿误服蚊香液中毒频发,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2A06YIP00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