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汇聚大连 关注焦虑障碍诊疗进展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9月22日消息 - 首届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于2009年8月6日-8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来自全国的精神医学专家、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医师、媒体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全国焦虑障碍协作组举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是我国以焦虑障碍为主题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大会深入研讨了当前精神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焦虑障碍的诊疗进展,邀请专家解读《中国焦虑障碍诊疗指南》(试行本),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综合性医院卫生服务工作现状展开专题讨论,旨在推动我国医师对焦虑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和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张明园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许又新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李凌江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魏镜教授、英国萨里大学欣德马克(Ian Hindmarch)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皮特曼(Roger K. Pitman)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维尔申(Michael Wirschin)教授等对焦虑障碍的现状及研究近况作主题报告。

    会议重头戏——主题报告

    如何提高焦虑障碍治疗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介绍,焦虑障碍非常常见,近期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汇总分析显示,焦虑障碍月患病率为5.6%,以此推算,我国现有5700万成年患者,但目前本病治疗率很低。一份我国四省调查资料显示,焦虑障碍治疗率仅为6.1%,其中精神专科占2.9%,非精神专科占3.2%。

    提高焦虑障碍知晓率和治疗率是我们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张教授认为,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公众精神卫生教育;其次要进行继续教育,提高非精神科医师对焦虑障碍的诊疗能力;最后要组建专业、合格的心理治疗队伍,进行相关研究。同时,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的编制和出版也为实现提高焦虑障碍治疗率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张教授鼓励大家,提高焦虑障碍治疗率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但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定会逐步接近我们的目标——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治疗。

    焦虑障碍: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实践
                                                                             

    英国萨里大学Hindmarch教授在焦虑障碍基础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他指出,动物在焦虑障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助于开发抗焦虑障碍新药,而且能提供关于焦虑样行为起源的基础信息,建立各种人类病理焦虑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模型。

    动物的“焦虑”行为从两方面定义,即基于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式或来自应激激发情境下啮齿类的行为学观察,如强光、暴露于高架式迷宫等。

    多年来上述程序被用于筛查抗焦虑药物,因为人类基因组与鼠类相似,而且很多焦虑的神经-认知表达,如在焦虑的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的海马容积减小、杏仁核功能障碍、前额叶皮质萎缩的现象,经PET研究证实也存在于被评价为焦虑的人群和罹患焦虑谱系障碍的患者中。

    然而他告诫,虽然从基础“移植”到临床的研究是开发有效的新型抗焦虑药物的先决条件,但将动物实验结果推用于人类需谨慎。啮齿类动物没有语言,而语言是认知行为治疗(CBT)有效的媒介,也是临床病理学诊断的基石。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传统和新型治疗途径

    哈佛大学医学院Pitman教授介绍了PTSD的传统和新型治疗途径。目前,某些精神药物和心理治疗被证实是PTSD的有效疗法。针灸在初期研究中也表现出一定效果。药物治疗的缺陷包括副作用和停药后复发风险。由于某些原因,CBT、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技术(EMDR)是PTSD当前一线治疗选择,但必须由经过训练、有资质的治疗师实施。合格的治疗师往往很难找到。对这些患者,通常选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来治疗。

    目前尚无方法能达到50%以上的改善,急需寻找新方法。一种可能的途径是促进消退,目前关于D-环丝氨酸(DCS)的研究正在进行。这是一种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甘氨酸识别位点部分激动剂,能增强PTSD患者消退过程并提高CBT疗效。迄今尚未获得明确结果,DCS也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PTSD治疗。CBT治疗的一个潜在的问题是,消退效果似乎与所处情境相关。

    另一种可能治疗途径是再固化阻断,实施此途径一个明显障碍是实施可能性受制于时间窗,使用应激激素阻断剂可能并不现实,因为很难对创伤受难者及时给药来预防其发展为PTSD。目前这类药物仍在研究中,成为用于正常和创伤后人群阻断再固化过程的候选新型试验药物,如普萘洛尔和米非司酮,但目前两者都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PTSD。

    我们都来重视焦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许又新教授介绍了焦虑常见的3种形式: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社会功能显著受损或丧失,并主要对非器质性、非精神病性焦虑进行阐述。

    许教授说,焦虑障碍比抑郁症(MDD)患病率高,但临床医师诊断抑郁症的病例多于焦虑症。他告诫大家,除器质性和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应优先诊断外,MDD和焦虑障碍是同一层次的精神障碍,任何之一都不具有诊断优先性。MDD与焦虑障碍的鉴别主要考虑以下5点:① 何者先出现;② 何者病程更长;③ 总病程是持续的还是间歇的(有无2个月以上完全无症状期);④ 何者症状更明显,更突出,使患者更痛苦,对社会功能妨碍更重;⑤ 有无焦虑和(或)回避一类的人格特质。如仔细考虑到上述5个方面仍无法确定,则应诊断为焦虑与抑郁共病。

    他认为国内很多医师将焦虑障碍误诊为MDD,是因为我国医师包括精神科医师对焦虑障碍认识不足,而另一面是对患者的心情抑郁“高度敏感”,这一状况需要认真讨论。真正的抑郁症(内源性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及人格障碍均无关,而焦虑障碍作为神经症的亚型,却与心理社会因素及人格特质关系密切,二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不同,秘密就在于此。

    PTSD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李凌江教授介绍了PTSD脑影像学研究发展概况。这是近二十余年来国际研究热点,为精神病学研究提供了可见的依据。研究结果集中发现患者海马与海马旁回、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区域(mPFC, 包括前扣带回、前额叶框回、前额中部皮质等脑区),即PTSD的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环路有异常。前额叶调控杏仁核对恐惧刺激的过度反应。前额叶功能减弱时,对杏仁核调节和控制作用减弱,导致杏仁核对恐惧性反应过度增强,而海马本身损害及与前额叶、杏仁核之间联系失调则主要参与患者表述性记忆损害过程。

    虽然脑影像学研究是寻找PTSD生物学标记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PTSD患者这些脑区部神经影像学的改变依然有许多未知问题,需要仔细甄别,分类研究。

    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服务

    北京协和医院魏镜教授介绍说,调查表明,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精神/心理联络会诊原因前三位为“目前存在情绪症状”、“目前存在的躯体症状为功能性”和“目前存在精神症状”。联络会诊后专科诊断分布以情感障碍为主。联络会诊患者中经2次及以上会诊者占14.36%,多分布于非手术科室。开展联络工作后会诊原因、诊断有所变化,如“躯体形式障碍和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比例增加,“不符合精神科诊断”比例增加等。

    开展联络会诊工作后需求重心随之改变,提示大型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服务有必要深入其他专业科室,联络会诊工作模式有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GAD药物和心理治疗

    德国弗莱堡大学维尔申教授阐述了非精神专科医师对广泛性焦虑(GAD)的药物和心理治疗。GAD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某些心理或药物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多数患者有效。基于精神动力学或焦虑的人际理论疗法也可能被证实有效。在药物疗法中通常使用的有苯二氮 类、抗抑郁药和新型药物丁螺环酮等。

    规范诊治——指南解读

    会议首日下午主要内容是即将出版的中国焦虑障碍诊治指南专题会议,大会邀请指南主要编者吴文源、李凌江、施慎逊、季建林、孙学礼、司天梅、李鸣、陆峥等教授,对焦虑障碍防治指南(试行本)和PTSD防治指南进行了解读。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焦虑障碍具有慢性发作性病程,需要全病程防治。适当的药物治疗有肯定疗效,但心理治疗的作用和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应在病程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并考虑我国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应卫生经济学原则。

    指南分总论、惊恐障碍(P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社交焦虑障碍(SAD)4章节。 总论包含焦虑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及诊断分类、治疗(药物和心理)、人群防治、指南推广和实施等内容。各论包含了上述3个焦虑障碍亚型的概述、临床评估、诊断分类、各亚型临床表现及规范化治疗程序等。该指南还附有3个诊断系统的诊断标准、10余种常用焦虑障碍的评估量表及3份焦虑亚型治疗的循证资料。

    《中国PTSD防治指南》

    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指南共有9章,第1-3章介绍了PTSD的概念、流行病学资料、国内外防治现状及疾病危险因素和脑病理机制。第4-6章为PTSD评估和诊断、治疗、诊治流程,是指南的重点。第7章介绍PTSD诊疗过程中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例如儿童、老年、女性、共病、自杀意向、慢性化PTSD患者的处理方法。第8、9章主要关于PTSD人群防治,介绍了PTSD社区防治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者的注意事项。

    指南强调,在对PTSD患者实施诊疗的过程中,治疗者应根据指南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多样性。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