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指南>> 消化>>正文内容
消化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15年09月17日    点击数:    5星

        定义与流行病学

        ●IBS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异常。

        ●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较高,约为5.0%~6.0%,而大学生及中小学生可分别高达15.7%及20.2%,依地域、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和诊断标准不同有较大差异。

        ●IBS患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更为常见,在老年人中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肠道感染是国人IBS的危险因素。

        ●IB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及发病机制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不同IBS亚型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内脏高敏感是IBS核心发病机制之一,在IBS症状发生及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刺激的感觉异常及脑-肠轴调节异常可能参与IBS的发生。

        ●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与IBS有关。

        ●肠道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精神心理因素与部分IBS密切相关。

        诊断与分型

        ●依据罗马Ⅲ标准诊断IBS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该标准适合中国IBS的诊断和分型。

        ●有警报征象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家族史。

        ●便秘型IBS(IBS-C)与功能性便秘不同,前者腹痛、腹部不适表现突出,且排便后便秘症状改善。

        ●IBS常与FD、GERD等重叠。

        ●应从多方面评估IBS的严重程度,其于肠道症状、肠道外症状、功能障碍、精神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以及生活质量有关。

        常规治疗

        ●解痉药物可以改善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总体症状,对腹痛疗效明显。

        ●止泻药物可有效改善IBS的腹泻症状。

        ●利福昔明可改善非IBS-C的总体症状及腹胀、腹泻症状。

        ●渗透性泻剂可用于缓解IBS-C的便秘症状。

        ●益生菌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

        ●中医药可能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

        非常规治疗

        ●IBS的处置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策略需个体化。

        ●IBS治疗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

        ●尽量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对改善IBS症状有益。

        ●认知治疗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

        ●抗焦虑抑郁药物可以改善IBS症状。

        此共识意见修订主要负责人包括:侯晓华教授、熊理守教授、左秀丽教授、方秀才教授、刘劲松教授、陈胜良教授。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