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世界艾滋病日:打破艾滋病死亡魔咒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01日    点击数:    5星

曾经,有多少人视艾滋病为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唯恐避之不及。如今,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HIV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2023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艾滋病是如何一步步攻陷机体的?

在现实生活中,或是不小心与他人共用了注射器,或是一次无保护的性接触,又或是患艾准妈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下宝宝……这些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危害极大。《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指出,当人体感染HIV后,一般会经历3个时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HIV后6个月内。在这个时期,会出现几个信号:发热,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轻,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为4~8年。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这个时期,身体携带HIV病毒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T细胞逐渐下降,但仍在与HIV“厮杀”,淋巴结持续肿大。

艾滋病期。这时是HIV感染的终末期。此时,人体内的CD4+T细胞<200μL,已不足以与HIV抗衡。本来被免疫力挡在门外的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纷纷伺机而行。

人类如何一步步打破死亡的魔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过去30多年,人类经过不懈努力,一步步拨开了艾滋病的死亡阴影。

1987年,首个抗艾滋病药物获批上市,人类获得了抗击HIV的第一个武器。但单一的药物并不能解决HIV感染的问题。症状一度得到控制的患者,血液里的病毒水平很快就重新上升。而且病毒还会发生突变,以抵抗药物作用。

1996年,著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了“鸡尾酒疗法”。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该疗法阻止了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使病情得到控制。次年,鸡尾酒疗法成为了治疗艾滋病的标准疗法。

此后,抗艾战役仍在持续,新型抗艾药物不断涌现:多种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及蛋白酶抑制剂获批上市,鸡尾酒疗法广泛应用。艾滋病再也不是死亡通知书,而是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目前,我国HIV抗病毒治疗管理策略为“三驾马车”:免费药物+医保药物+自费药物,解决了感染者不同的用药需求。

虽然科学进步让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来对付艾滋病,但最好的“阻断药”仍是自己。现实生活中,还是要保持一份警醒,远离艾滋病。

治愈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近年来,陆陆续续传来艾滋病被治愈的消息。2009年的“柏林病人”,2019年的“伦敦病人”,2022年的“纽约病人”和“希望之城病人”,2023年的“杜塞尔多夫病人”。

5例治愈患者让大家看见了终结艾滋的曙光,这5名艾滋病治愈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他们同被艾滋病和癌症缠身;二是都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三是捐献骨髓的人携带CCR5-Δ32基因突变,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过,这个世界上自带CCR5-Δ32基因突变的“幸运儿”太少。找到这种“幸运儿”,并且能配型成功,其还愿意捐献骨髓,难度可想而知。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发展,目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寿命已经接近非感染人群。

即使不能治愈、没有有效疫苗,但艾滋病已经一步步打破了死亡魔咒。相信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之下,“治愈”艾滋病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 39(12), 21.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