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公认标准140mmHg以下受到挑战
在世界范围内,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最大可改变因素。降低血压是预防心血管事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是公认的标准降压治疗方法。
然而,既往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有限且相互矛盾,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是否优于140mmHg,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既往卒中患者,仍存在不确定性。
2024年6月,研究人员发表在Lancet的一项研究,报告了ESPRIT试验(强化降压治疗对降低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的结果。该试验比较了超过3年的标准治疗中针对收缩压低于120mmHg的强化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超过11000名心血管高危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或既往卒中。
研究人员采用最小化随机化方法,将来自中国116家医院或社区的高危心血管患者分配至以标准诊室收缩压低于120mmHg为目标的强化治疗组和以低于140mmHg为目标的标准治疗组。主要结局是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衰住院、卒中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复合结局,通过意向治疗原则进行评估。
在2019年9月17日至2020年7月13日期间,11255名参与者(4359名糖尿病患者和3022名既往卒中患者)被分配到强化治疗(n=5624)或标准治疗(n=5631)。平均64.6岁。
随访期间(除滴定前3个月调整期外),强化治疗组平均收缩压为119.1mmHg,标准治疗组平均收缩压为134.8mmHg。在中位3.4年的随访期间,强化治疗组有547名(9.7%)参与者出现主要结局事件,标准治疗组有623名(11.1%)参与者出现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比[HR]0.88,95%CI0.78~0.99;p=0.028)。
糖尿病状态、糖尿病病程或卒中史的影响没有异质性。强化治疗组(24/5624例[0.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晕厥的频率高于标准治疗组(8/5631例[0.1%];HR3.00,95%CI 1.35~6.68)。在低血压、电解质异常、损伤性跌倒、急性肾损伤等严重不良事件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对于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卒中史,与收缩压低于140mmHg的治疗策略相比,收缩压低于120mmHg的治疗策略可以预防重大血管事件,仅有轻微的额外风险。
研究人员解释,目标收缩压低于120mmHg的策略不应被解释为将所有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在这项研究中,如果参与者不能耐受收缩压低于120mmHg,他们应该保持最低可耐受收缩压水平。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为收缩压低于120mmHg治疗的利弊提供了新的证据。
而降压治疗目标值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非药物治疗也是降压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治疗和管理。
知识来源
[1]LIU J,LI Y,GE J,etal.Loweringsystolicbloodpressuretolessthan120mmHgversuslessthan140mmHginpatientswithhighcardiovascularriskwithandwithoutdiabetesorpreviousstroke:anopen-label,blinded-outcome,randomisedtrial[J].Lancet.2024Jun27:S0140-6736(24)01028-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945140/DOI:10.1016/S0140-6736(24)01028-6.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