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3岁,多发骨折4年
患者男性,13岁,于2011年7月5日入院。
一、主诉
多发骨折4年。
二、病史询问
(一)诊断思路及问诊目的
患者青少年男性,反复多次骨折,考虑到代谢性骨病如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佝偻病的可能。
此患者年轻,需重点考虑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可能。对于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需注意有无家族史;骨折发生的次数、原因、位置、愈合情况;有无骨畸形、关节病变;牙齿发育缺陷;听力障碍;蓝巩膜;皮下出血等情况。对于骨质疏松症,因患者年轻,需重点注意有无其他原发性疾病,如甲旁亢等。对于佝偻病,问诊时需注意患者的喂养史、日照情况、有无手足搐搦、骨骼畸形、骨痛、肾脏疾病、服用药物史等情况。
(二)问诊主要内容
1.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每次骨折的具体情况?有无诱因?骨折部位?治疗及愈合情况?是否合并骨痛、骨畸形等伴随症状和阴性症状?
2.患者就诊过程及相关检查?
3.详细询问患者的喂养史、个人史、既往疾病史、服用药物情况?
4.患者有无骨折、蓝巩膜等的家族史?母亲有无死胎史?兄弟姐妹情况如何等。
(三)问诊结果及思维提示
患者青少年男性,入院前4年腰部受重石撞击后致腰1、腰2椎体骨折伴脱位,于当地医院行腰椎固定术,遗留双下肢瘫痪、二便障碍,术后于某医院坚持康复训练。3年前在康复训练中轻微外力下致左股骨上端骨折,并再次手术治疗。此后均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先后出现右胫骨骨折,右股骨下段及上段骨折,经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内髓针固定术后,骨折可愈合。患者无骨痛,无手足搐搦,无耳聋,无牙质发育不良、皮下出血情况。未系统行生化学检查。既往体健,无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史,无特殊药物服用史。无毒物接触史。患者足月顺产,出生后无异常,母乳喂养,不挑食,日照较少。母亲无死胎、死产史。有一个姐姐,体健。家族中无骨折、骨畸形、蓝巩膜者,无内分泌疾病史及遗传病史。
思维提示
通过问诊可明确,患者9岁时第一次骨折,当时受较强的外力创伤,出现腰1、腰2椎体骨折伴脱位并遗留双下肢瘫痪、二便障碍。患者自此主要是轮椅上活动。此后多次骨折,但都位于下肢,往往于康复训练受外力时发生。经石膏固定、内髓针固定术后骨折可愈合。患者无骨痛,无手足搐搦,无耳聋,无牙质发育不良、皮下出血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只是日照较少。
三、体格检查
(一)重点检查内容及目的
体格检查时需重点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有无方颅、胸廓畸形、手镯征、脚镯征、膝外翻或膝内翻畸形,有无头颅畸形、蓝巩膜、关节过伸、听力障碍、牙质发育缺陷等典型的体征和外貌改变。患者腰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注意下肢查体。
(二)体格检查结果及思维提示
T 36.0℃,P 72次/分,R16次/分,BP 105/70mmHg,H 160cm,W 55kg。营养中等,神清语利,轮椅活动,行走困难,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未见方颅。无蓝巩膜,粗测听力正常,牙齿发育正常,可见一颗龋齿。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肋骨无压痛。心、肺、腹(-)。脊柱无侧弯,无手镯征、脚镯征。右下肢不能伸直,膝关节略弯曲。下肢肌力4级,肌肉萎缩。
思维提示
患者无典型的蓝巩膜、听力障碍、牙齿发育不良等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的表现,无方颅、胸廓畸形、手镯征、脚镯征等佝偻病的体征。生长发育正常。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需进一步安排生化检查和骨X线等检查明确病情。
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一)初步检查内容及目的
患者9岁发病,多次骨折,但骨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主要位于下肢,无典型的成骨发育不全和佝偻病的骨骼及发育畸形表现,病史上存在日照不足、维生素D的缺乏。患者主要为双下肢骨折,由此不得不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失用。患者长期轮椅活动,下肢骨存在失用性因素影响。综上所述,患者不支持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诊断,但对于病变较轻的Ⅰ型需进一步鉴别;因日照不足,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可能;下肢骨失用影响可造成骨质疏松,但需进一步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因此,需进一步安排骨密度、骨X线片、血钙磷、尿钙磷、碱性磷酸酶、PTH、维生素D水平等骨代谢指标。为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变,必要时可查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为明确有无肾小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致佝偻病的病因,需查肾功能、尿蛋白、尿糖、尿酸化功能等。
(二)检查结果及思维提示
检查结果:
(1)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
(2)肝、肾功未见异常。电解质:Na 142mmol/L,K 4.21(3.5~5.5mmol/L),Cl 107mmol/L,CO2 22mmol/L,均未见异常。
(3)骨代谢指标:血Ca 2.33(2.15~2.55mmol/L),P 1.94↑(0.80~1.45mmol/L),ALP 244↑(40~150U/L),尿Ca 108mg/24h,尿P 440mg/24h,PTH 2.4(1.1~7.3pmol/L)。
(4)25(OH)D318.75↓(47.7~144nmol/L),1,25(OH)2D325.66↓(39~193pmol/L);尿糖、尿蛋白定量均阴性;肾小管酸化功能未见异常。
(5)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范围内;性腺功能:FSH 4.9(1.4~18U/L),LH 5.6(1.5~34.6U/L),PRL 11.33(2.1~17.7ng/ml),T 530(241~827ng/dl)。
(6)骨密度:骨量明显减低。骨X线片(头颅正侧位、骨盆正位、双手正位、胸腰椎正侧位、双股骨、双胫腓骨正位):头颅大小形态尚好,蝶鞍不大,颅板较薄,以双侧颞骨为著。胸腰段曲度后突,腰1、2椎体形态不规则,胸12/腰1,腰2/腰3椎间隙变窄,腰1/2椎间孔变大,腰1~3椎体后缘轻度后凹,局部椎管前后径扩大,腰1、2水平椎弓根间距扩大,椎弓根形态欠规则(图50-1,图50-2)。胸椎形态良好。双手骨密度减低。骨盆骨密度减低,双侧髋臼较浅,右股骨干内可见内固定钉影。股骨干形态不规则,左侧股骨干较细(图50-3)。双股骨、双胫腓骨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右股骨上段可见内固定钉影,局部骨质不规整,右股骨下段骨干周围可见明显骨膜下成骨,边缘不规则(图50-4)。右腿较左腿短缩。左侧股骨干,双侧胫腓骨骨干较细。所示骺线尚清晰,部分骨干内可见生长障碍线,右胫骨下段皮质欠规整(图50-5)。
图50-1 腰椎正位X线片
腰1、2椎体形态不规则,胸12/腰1,腰2/腰3椎间隙变窄,腰1/2椎间孔变大,腰1~3椎体后缘轻度后凹,局部椎管前后径扩大,腰1、2水平椎弓根间距扩大,椎弓根形态欠规则
图50-2 腰椎侧位骨X线片 椎体压缩性骨折
(7)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肝、胆、胰头、胰体、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图50-3 骨盆正位骨X线片
骨盆骨密度减低,双侧髋臼较浅,右股骨干内可见内固定钉影。股骨干形态不规则,左侧股骨干较细
图50-4 股骨正位骨X线片
双股骨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右股骨上段可见内固钉影,局部骨质不规整,右股骨下段骨干周围可见明显骨膜下成骨,边缘不规则
图50-5 双侧胫腓骨正位骨X线片
右腿较左腿短缩。左侧股骨干,双侧胫腓骨骨干较细。所示骺线尚清晰,部分骨干内可见生长障碍线,右胫骨下段皮质欠规整
思维提示
患者甲状腺功能、PTH正常可除外甲亢、甲旁亢等病变。肾脏功能、尿蛋白、尿糖等检查未见异常,可除外肾脏疾病、肾小管疾病。血钙正常,血磷高、碱性磷酸酶升高考虑与骨生长发育有关。患者低尿钙,骨密度减低,骨量下降,考虑患者确实存在骨软化症,骨骺未闭合,为佝偻病,其病因考虑为维生素D的缺乏。患者无典型的蓝巩膜、听力障碍、牙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等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的表现,骨X线检查无缝间骨异常及其他骨发育畸形。但因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Ⅰ型成骨发育不全病情较轻,有时鉴别较为困难,确诊有赖于基因学诊断。此外,患者脊髓损伤后,依靠轮椅活动,结合双下肢骨X线片,考虑存在双下肢失用性骨质疏松症。
五、治疗方案及疗效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给予患者碳酸钙600mg 1天1次、骨化三醇0.25μg 1天3次、维生素D37.5mg,2周1次肌内注射治疗,监测血钙磷、尿钙磷、ALP等变化,后骨化三醇增加剂量至0.5μg 1天3次。建议患者在专业的康复指导下继续锻炼。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尚不能除外,继续随访变化。
疗效观察:患者坚持服用碳酸钙600mg、骨化三醇0.5μg 1天3次、维生素D37.5mg,2周1次肌内注射治疗,治疗2个月时在康复训练转动下肢锻炼时再次出现右胫骨骨折,当地医院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6个月后再次住院复查。复查骨代谢指标:血Ca 2.33(2.15~2.55mmol/L),P 1.87↑(0.80~1.45mmol/L),ALP 222↑(40~150U/L),尿Ca 360mg/24h,尿P 410mg/24h,PTH 1.7(1.1~7.3pmol/L);25(OH)D3133.56(47.7~144nmol/L),1,25(OH)2D3260.40↑(39~193pmol/L);骨密度较前明显改善。同时患者6个月内身高增长11cm。
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骨密度改善,身高增长明显,但仍有下肢骨骨折发生。从而进一步印证了对患者的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失用性骨质疏松症。而从患者显著的身高增长来看,不符合成骨不全的特点。成骨不全的患者往往身材矮小,身高增长较缓慢,再结合患者无典型的蓝巩膜等表现,考虑可基本除外成骨不全的诊断。患者尿钙水平升高,维生素D的水平亦明显升高,调整治疗为碳酸钙600mg,维生素D37.5mg,3个月1次肌内注射治疗,考虑患者骨密度改善,无肾脏疾病导致1α-羟化酶缺陷,可停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仅以维生素D3肌内注射治疗。监测血钙磷、尿钙磷、ALP、骨密度等变化。
六、对本病例的思考
成骨不全又称脆骨病,是以骨脆弱、反复骨折、骨畸形、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病因是Ⅰ型胶原突变。Ⅰ型胶原是一种长的线状分子,它是由2条α1肽链和1条α2肽链拧成紧密的螺旋结构而组成。胶原肽链的螺旋部分约100个氨基酸长,由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三联体不间断的重复所构成。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骨基质中最丰富的蛋白——Ⅰ型胶原数量或质量、合成或结构的异常。Ⅰ型胶原也存在于韧带、皮肤、巩膜和牙齿等组织。因此,成骨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除骨代谢异常,也有牙质发育不良、蓝巩膜以及含有这些Ⅰ型胶原纤维蛋白的其他组织的异常。病情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极大,轻重不等,有在宫内或胎儿期出生时即发病,也有一生都无明显症状。根据其临床和遗传特征,通常分为四型。Ⅰ型病情较轻,最常见。Ⅱ型为围生期致死型,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常于宫内或新生儿期死亡。Ⅲ型为出生后存活病例中最严重者。Ⅳ型为中等严重型,病情介于Ⅰ型和Ⅱ型之间。患者的生化检查:血钙、磷和ALP一般正常,少数患者ALP升高,尿羟脯氨酸升高,部分伴氨基酸尿和黏多糖尿。其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原发性者又可分为两种亚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伴发于其他原发性疾病之后,如甲旁亢、库欣综合征、甲亢、性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因素。诊断有赖于骨密度测量,诊断标准主要以DEXA(双能X线吸收法)为标准制定。在诊断时需注意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免贻误原发病因。
骨软化症和佝偻病是新形成的骨基质(类骨质)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进行矿化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发生在成人的骨基质矿化障碍,骨骺生长板已经闭合称为骨软化症;发生在婴幼儿童者,长骨骨骺尚未闭合,骨骺软骨和骨的矿化都有障碍,造成干骺端增宽,影响身高增长,称为佝偻病。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相同,只是在不同年龄显示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包括维生素D缺乏、吸收不良或代谢障碍、作用缺陷;钙、磷缺乏;酸中毒;药物影响等。主要表现为骨痛、骨畸形、骨折、骨骺增大和生长缓慢等。对于不同原因引起者,其生化检查特点不同。
临床上对于反复骨折的患者需考虑到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的可能性,因成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尤其对于病变较轻的Ⅰ型,需注意鉴别,凡遇青少年骨质疏松或围绝经期出现的严重骨质疏松症都应想到Ⅰ型成骨发育不全的可能。但对于此患者,虽然年轻,但其骨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反复发生于下肢,需考虑到失用性因素的作用。事实上,脊髓损伤后下肢骨骨折的病例并不少见。
通过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了解到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明确了骨软化症的病因。事实上,在我科开展维生素D两项检测后发现,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存在普遍的维生素D缺乏,考虑可能与日照减少等因素有关,今后,在婴幼儿保健及疾病预防中应加以重视。
(王坤玲)
来源:《内分泌疾病临床诊疗思维》
作者:邱明才
参编:何兰杰 林珊 马中书 朱梅 崔瑾
页码:299-304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