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揭秘持续20年的头晕、乏力
43岁女性,病史时间很长,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有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征象。该患者在外院曾进行过胃肠镜检查,基本已经排除了胃或结肠疾病。该患者所患何病?如何治疗?
一、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43岁。
入院时间:2018年5月6日。
主诉:反复腹痛,伴头晕、乏力20多年,加重2个月余。
现病史:20多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头晕、乏力;偶尔查血常规提示贫血,Hb 90g/L左右;时有腹痛,位于脐周,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时可伴恶心呕吐、出冷汗,持续2小时左右可自行好转。4年前(2014年5月),患者由于头晕、乏力症状较前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于外院急诊中心住院治疗。查Hb 49g/L,粪隐血(++),ALB 19.2g/L;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全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肠镜示升结肠炎,结肠痉挛;腹部CT示胃体大弯侧条状高密度影,左侧附件区高密度灶;妇科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内膜回声欠均匀。经输血、补铁、补液支持等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复查Hb 88g/L,出院。出院后,患者未做进一步检查,未复查血常规等,仅间断服用铁剂,腹痛时有发作。2个月前,患者头晕、乏力、腹痛及水肿明显加重,遂入我院。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有阑尾穿孔手术史,卵巢囊肿手术史,剖宫产手术史;否认输血史;旧居本地,无吸烟、嗜酒史,否认冶游史及有毒物质接触史;有右下肢皮肤溃疡史,已愈。
家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2.入院查体
T 37.5℃,P 94次/min,R 20次/min,BP 100/64mmHg。神志清,查体配合,无口腔溃疡,无关节畸形。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可见手术瘢痕,右下肢有陈旧性片状瘢痕。
3.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7.34×109/L,NEUT% 60.3%,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2.84×1012/L,Hb 86g/L,PLT 266×109/L。
肝功能:ALB 14.7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3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40U/L,总胆红素(TB)14.9µmol/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2.4µmol/L。
肾功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40µmol/L。
CRP 30.95mg/L。
4.初步诊断思维过程
(1)入院时病情总结: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病史时间很长,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有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征象。
(2)入院时诊断思路:
该患者在外院曾经进行过胃肠镜检查,基本已经排除了胃或结肠疾病,首先考虑为小肠疾病所致。
(3)入院初步诊断:
①腹痛待查(小肠疾病可能);②贫血、营养不良。
5.后续检查
(1)辅助检查
粪隐血(+),粪细菌培养(-)。
肺部CT:两肺少量渗出,两肺上叶见散在斑片磨玻璃影,心包、胸腔少量积液。
甲状腺功能正常,T-SPOT阴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CA199 正常。
各项病毒和细菌培养(-),自身抗体筛查(-)。
肠道CT提示:部分小肠肠管充盈欠佳伴肠壁可疑增厚,右下腹多发肿大淋巴结,盆腹腔少量渗出、积液。
胶囊内镜提示:小肠黏膜多处溃疡伴肠腔狭窄,胶囊滞留。
(2)进一步检查
以上检查提示,患者的确存在小肠病变,鉴于CT未提示明显狭窄,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但患者小肠黏膜不仅存在多处环状溃疡,还伴有肠腔明显狭窄,最终造成胶囊滞留。为进一步明确病理,同时尝试取出滞留胶囊,安排患者进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在小肠镜检查中,经口小肠镜未发现明显异常,但经肛小肠镜见距回盲瓣1.6m处有两处环形溃疡伴狭窄,镜身无法通过第二狭窄处,遂取病理组织,并退镜。术后小肠病理回报回肠慢性炎症,绒毛增宽、缩短。
之后,患者由于急性梗阻进行了外科剖腹探查手术,手术中见小肠肠壁增厚,致小肠多发节段性狭窄,肠腔内可及胶囊内镜一枚。大体病理回报:送检小肠一段,长约60cm,直径2~4cm,每隔1.5~3.5cm见一处环周溃疡,约26处,缩窄处见环形浅溃疡,溃疡底光滑,苔少。病理提示:小肠多发浅溃疡,主要为黏膜层缺损,溃疡底部黏膜肌层明显增厚、增生,伴有肌束分离、插入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融合,该处黏膜下层闭塞(消失),出现较多厚壁小血管,以动脉为主。溃疡边缘肠黏膜呈肠炎表现,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6.最终诊疗思维过程
患者多发小肠溃疡伴狭窄,其溃疡为多发,间隔距离极短,最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病灶仅累及黏膜层。由此考虑小肠溃疡的原因有如下可能。
(1)克罗恩病:
可以累及小肠,表现为多发溃疡。但与本例不符的地方需注意:患者病程很长而病变相对较轻,病变节段较短,病理学检查无巨细胞肉芽肿性炎性反应,且病灶并非全层、透壁炎性反应,也无瘘或脓肿。
(2)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肠病:
可出现肠黏膜多发溃疡及狭窄、透壁炎性反应和黏膜下层纤维化,仔细询问用药史是鉴别的关键,且NSAIDs相关肠病在停药后可好转,甚至自愈。患者并无任何特殊服药史。
(3)小肠血管炎:
主要表现为多发小肠溃疡,可出现穿孔,但多灶狭窄少见。小肠血管炎为系统性疾病,常有皮肤、关节、肾脏、肺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由此可见,该病例并不符合上述疾病的诊断。结合患者病史和典型的病理表现,需考虑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
7.最终诊断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
8.后续治疗方案
目前国内外均无共识,普遍认为该病与免疫机制异常有关,因此在患者手术后,给予泼尼松30mg口服,逐步减量,拟加用免疫抑制剂维持。
9.后续随访
术后,患者未再有腹痛等症状,经营养支持后,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明显改善,遂出院随访。
二、疾病诊疗难点
对于临床表现为反复肠梗阻、贫血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考虑该病。CMUSE可造成小肠溃疡和狭窄,且病变呈节段性分布,易与克罗恩病相混淆。需牢记,CMUSE溃疡表浅,非全层透壁。此外,由于CMUSE溃疡表浅,小肠自身蠕动也增加了影像学检查准确判断狭窄性病变的难度。影像学检查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较难通过CT等预先评估病情。文献报道,19例CMUSE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6例出现滞留。因此,疑诊CMUSE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时需谨慎。
三、疾病知识回顾
CMUSE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主要累及小肠的罕见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①与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有关;②与肠道纤维组织过度增生有关;③胶原降解紊乱;④某些基因突变。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为15~70岁,性别无显著差异。
(1)肠道症状:
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小肠梗阻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且术后易复发。患者可出现慢性腹泻、腹痛、体重减轻和反复发作的肠梗阻等。小肠多发性溃疡可能致消化道出血,如反复呕血、黑便等。
(2)全身症状:
可致蛋白质丢失、重度营养不良、恶病质、乏力、低热等。
(3)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
(4)影像学检查:
立位腹部X线平片可见符合不完全性肠梗阻征象;小肠造影检查可见小肠紧凑、多灶性狭窄,黏膜充盈缺损与狭窄前扩张等;小肠CT重建可见肠壁增厚表现。
(5)胶囊内镜与小肠镜检查:
可见相应部位与克罗恩病不同的多发性浅溃疡或糜烂、多部位纤维性狭窄等。
2.病理学特点
慢性非特异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学特点。病变处可见小肠多发性与克罗恩病不同的浅溃疡(或糜烂)和多部位(一般数处,可多达20多处)纤维性狭窄;狭窄部位较短(一般1~2cm),相互间隔较紧凑(多为2~10cm),但无瘘管形成。小肠活检标本组织学表现为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浅表溃疡;伴有轻中度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有淋巴滤泡形成;纤维化和炎性浸润可达深层组织;部分病例可见小静脉增厚、炎性浸润、血栓形成或静脉内膜炎。无巨细胞性肉芽肿、绒毛萎缩、隐窝脓肿、淋巴增殖和阿弗他或裂隙样溃疡等表现,也无感染性物质发现。
该病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排除性方法。相当一部分病例未被诊断或误诊,尤以误诊克罗恩病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肠病居多。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可进行全小肠观察,后者还可取得活检标本,结合影像学或其他检查[如流式细胞仪和/或免疫组化技术等],可使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进一步提高。
3.治疗
CMUSE的治疗包括药物、营养和手术治疗。5-氨基水杨酸通常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但易发生依赖,少数患者出现抵抗。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的疗效有限。文献报道1例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诱导缓解成功。肠内或肠外营养和补铁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对于部分治疗困难的病例,肠内营养有时能明显收效。手术指征包括肠梗阻和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术后病理对诊断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四、参考文献
[1] CHUNG S H,PARK S U,CHEON J H,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 in Korea[J]. Dig Dis Sci,2015,60(9):2740-2745.
[2] 盛剑秋,陆晓娟.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3):342-345.
[3] KOHOUTOVD D,BURES J,Tycová V,et al. Severe 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A 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Medica(Hradec Kralove),2010,53(1):25-29.
专家点评
CMUSE为临床罕见病。该病例病史详细,描述清晰,分析有逻辑,对临床有指导价值,是一个不错的病例。
近年来CMUSE时有报道,因该病是描述性排他性诊断,缺乏病理解剖、影像学、血清学等方面特征,过度诊断和漏诊难以避免。本文所述病例无论病史资料、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均很全面,相关资料引述广泛而准确,显示出作者扎实的临床研究功力,最后结合外科手术病理,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CMUSE,完整阐述了一例CMUSE诊断过程,堪称教科书式的展示。正如作者所述,CMUSE需注意与克罗恩病鉴别,特别是早期、不典型病例鉴别有时较难。NSAIDs相关肠病和本病颇为相似,特别是农村患者长期使用廉价NSAIDs治疗腰腿痛、颈肩痛,问病史时易被忽视。以白塞病为代表的小肠血管炎也可导致类似表现,建议鉴别诊断中再单列出风湿性疾病的小肠表现。这类疾病病理学表现一部分为血管炎,一部分并非血管炎,如干燥综合征小肠表现也可有多发狭窄、溃疡,有的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有的表现为血管炎。而现有的风湿疾病诊断标准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标准,往往因消化科医师的缺席导致对风湿疾病消化道内镜下表现的忽视。另外,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也许是因为药物作用也许是因为继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可出现小肠多发性溃疡,愈合和部分愈合后形成多发狭窄,也需与CMUSE鉴别。总之,诊断CMUSE务必慎重,应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探索一下可能的潜在基础疾病。
知识来源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