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错难免 对难寻:癌症探索的百年曲折之路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7月07日    点击数:    5星

百年探索,百年困惑。人类对科学与卫生领域近百年的探索,总是在不断的试错中进行的。癌症作为人类至今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其实也是经历了一条有曲折有光明、不断向前但又前途扑朔的道路。

肿瘤根治术:从狂热到理性

随着麻醉术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19世纪下半叶,外科医生们意识到切除术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症状,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美国的霍尔斯特德医生根据对乳腺癌复发案例的观察以及在欧洲医学界的广泛游历学习,提出治疗乳腺癌不能只切掉肿瘤本身,而应切除负责肩膀和手臂运动的胸大肌,乃至分布着淋巴结的锁骨,由此开创了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时代。

霍尔斯特德医生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这种根治术可以将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缩小到仅有百分之几,而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因此,霍尔斯特德陷入了对根治术的狂热推崇。他强调,使用保守的非根治性手术处理乳腺癌是“切不干净的”,只有将手术的切除范围扩大到锁骨下窝,才能防止局部病症复发。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在“越是根除,效果越好”的风潮的指引下,手术变得越来越激进。而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就不断有医生质疑这种外科手术思想。他们发现癌细胞并不是通过规则的、中心辐射的方式,而是以不规则方式进行扩散。这为质疑根治术的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几代人的质疑与探索,最终经过严格的对照临床试验,1981年,确定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结合放射疗法在再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远端迁移率在统计学上没有任何差别。

根治性手术原本被期待的效果是被错误放大的,随之而来的,这种狂飙突进的外科手术文化也戛然而止。如今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已经很罕见了,因为对于患有转移性癌症的妇女来说,根治术无法清除已转移的癌细胞;对患有局部癌症的女性,这种手术方式“画蛇添足”。据估计,从19世纪下半叶到1981年,近百年的时间里,约50万名妇女因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被永久性地毁形。

化疗原理:从排斥到认可

第一个使用化学疗法治愈成人癌症的医生是华裔美籍肿瘤专家李敏求。20世纪50年代,他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治疗绒毛癌的女性患者时发现,在看似康复的病人体内,仍存在一种叫做“绒毛促性腺素”(HCG)的激素。他推断这很可能与绒毛癌“治愈”后不断复发有关联。

李敏求认为,初始化疗使可见的肿瘤消失了,但癌症继续在体内某处存活,并伺机而动。因此,他让那些“看起来”痊愈的患者持续化疗,直至“绒毛促性腺素”水平降到零才停止。无意之间,李敏求发现了肿瘤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原理——癌症治疗必须在所有身体指标都恢复如初后,才算治愈,否则永远有复发的可能性。而绒毛癌分泌的激素水平,正是判断绒毛癌康复与否的真正指标。

但是在1960年,整个肿瘤学界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项原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制度委员会指责李敏求拿患者进行“人体试验”,草草问询后,当场把他开除了。然而,事实证明李敏求的想法是正确的。在那些过早停药的患者复发时,李敏求的患者却通过多加的几轮化疗使激素水平最终减少至零,没有再复发。

如今,世界上仍采用李敏求的化疗方法,他也于1972年因当年治疗绒毛癌的贡献获得了拉斯克奖。这份医学界迟到的认可却以他大半个职业生涯为代价。

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研究之路上,错误和曲折似乎不可避免。但为了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人们应该板正自己的短视与偏见,用数据与实证作为判断疗法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无论这种疗法在彼时彼刻看起来多么的强大和有效,但只要最终数据和实证显示并非如此,这种疗法就是错的;而同样的,无论这种疗法在彼时彼刻看起来多么荒诞和违和,只要数据和实证给出了正面的答案,那么这种疗法就是不错的。

人类对问题的认识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成熟而不断刷新。过去,人们常常认为,癌症是由于致癌物等外部诱因所造成的。然而癌症科学的新突破再次证明,人类超过三分之二的癌症病因,都是由于DNA复制随机错误导致的。也许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探索,这个认识也可能被再次刷新甚至颠覆。人类,以脆弱易碎的自身去摸索自然的奥秘,错难免、对难寻。然而,在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中努力探索,这或许才是科学的精神和意义。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