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教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1]。WHO数据显示COPD的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高居第三,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发现COPD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12%[2]。COPD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生物燃料、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宿主因素。肺癌作为COPD常见的并存病,人群总体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列榜首,严重危害人群健康[3]。因此,COPD与肺癌的关系无疑成为关注的热点。
一、肺癌和COPD的环境和流行病学共性
(一)香烟暴露
1964年美国卫生总署报告吸烟有害健康,从1999年到2004年期间,美国的吸烟人群下降,肺癌和COPD的死亡数均有所下降,肺癌的死亡率从156.1/10万降至149.9/10万,而COPD的死亡率则从123.9/10万降至112.8/10万。上述结果似乎令人鼓舞,但是其价值可能削弱,主要原因如下:
1.在大于25岁的成人中,仍有23%男性,18%女性为正在吸烟人群。
2.戒烟可能导致肺癌和COPD的发病率下降,但是与从未吸烟人群比较,戒烟人群即使戒烟,其患肺癌和COPD的风险仍高。有研究显示,正常支气管上皮的转录组和肺实质的转录组不同,小细胞肺癌的转录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转录组不同,在每个个体累积的香烟暴露和基因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即使戒烟后,并非所有的基因都可逆,回到吸烟前的转录状态。有可逆趋势的基因编码解毒/氧化还原酶,而那些不可逆的趋势的通常是编码免疫修饰的肿瘤相关基因。每个个体的肺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可能提示哪种疾病通路占主导,以及为什么戒烟后仍存在疾病风险。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男性的肺癌发病率下降,但是女性肺癌发病率未下降,且在女性人群中COPD死亡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4.心血管的成功预防和急性感染增加了肺癌和COPD的发病率。
5.与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或感染比较,在COPD和肺癌的晚期阶段,可行的有益的治疗方法有限,在过去30年,肺癌的存活率改善较小。
2013年发表的一项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中,分别分为四组,正常不吸烟、无COPD的健康对照组(n=24529)、不吸烟的COPD组(n=1476)、戒烟的COPD组(n=2696)、仍吸烟的COPD组(n=2451),上述4组人群随访了4年,发现与不吸烟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在不吸烟COPD组、戒烟COPD组和仍吸烟的COPD组中因肺癌住院风险HR分别为0、11和18。值得注意的是,在戒烟的COPD组和仍吸烟的COPD组,肺癌的风险持续上升的,但是在未吸烟的COPD组则没有一例肺癌的发生。综上所述,香烟暴露[4]在COPD和肺癌共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二)空气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5]相关原因的死亡人数高达430万。室内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负担在中至低收入国家尤为沉重。随着PM2.5浓度升高,肺癌与COPD的死亡率均上升。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PM2.5上升最显著。
(三)贫穷、缺少教育
美国1981~2000年居民预期寿命分析显示,COPD与肺癌均在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死亡率较高[6]。
(四)低肺功能
低肺功能[7]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在吸烟者、有气道阻塞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更高,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癌风险增加4.5倍。早在1986年,梅奥诊所的学者就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配对、对照性研究,旨在评估COPD是否增加肺癌患病风险。共入组226例患者,至少随访10年,发现FEV1%≤70%组的患者发生肺癌的概率较高。另外一项研究提示,对瑞典176997(17余万)名建筑工人的流行病学分析显示,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肺癌患病风险也逐步增加。
此外,在肺癌和COPD的环境和流行病学共性研究中,还应关注性别、职业暴露等因素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COPD患者中应用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可降低肺癌发病风险[8]。
二、病理学
目前肺腺癌在男、女性中发病率超过了肺鳞癌,可能部分归因于香烟的吸入成分的变化(加入了烟草的根和茎)和吸入方式(过滤嘴型香烟)的变化。一项小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气道阻塞是肺鳞癌的危险因素(odds ratio 3.49),而有慢性支气管炎但没有COPD则是肺腺癌的危险因素(4倍)。进一步亚组分析提示同时存在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和COPD,则使肺鳞癌风险增加3倍[9]。
另一项研究发现,与肺功能诊断的气道阻塞比较,CT诊断的肺气肿与肺癌相关,且这一发现在一项美国的队列研究中证实[10]。
此外,细胞异型与肺癌风险相关,尽管气道阻塞人群中痰的细胞异型的频率高,但是细胞异型的严重程度和气道阻塞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11]。
三、COPD和肺癌关系
(一)COPD与肺癌发病中的风险
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肺癌发生率[12],一项研究中COPD患者被诊断出患肺癌者高达50%,COPD患者肺癌的患病风险是年龄、性别和吸烟(包年)相匹配的对照人群的11.6倍。肺癌也是COPD的常见死因。
肺癌患者也常合并COPD,不同研究都发现肺癌患者中合并COPD的比例高达40%~70%,新诊断的肺癌患者COPD的患病率是相匹配的吸烟者的6倍。
(二)COPD在肺癌预后中的作用
西班牙一项纳入2994例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虽然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是否合并COPD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在生存期较长(3年或5年时仍生存)的患者中,5年/8年生存率,不合并COPD的患者生存更好。在合并COPD的患者中,FEV1%低于60%的患者生存显著低于高于81%的患者[13]。
另外一项研究[14]显示,在接受完全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期ⅠA~ⅠB的患者中,不合并COPD的患者生存较好(P=0.04)。
生存分析显示,FEV1%≤70%组的患者,生存较差。亚组分析提示,患者FEV1%越低,生存越差。
四、发病机制
目前已有许多证据显示,COPD与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15-17]。研究显示,基因研究,尤其是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测序,已经筛选出肺癌与COPD的候选基因。例如,定位于15号染色体的CHRNA3、CHRNA5(乙酰胆碱受体)基因与肺癌及COPD均相关[18]。但是,由于基因表达受环境及种族背景等多因素调节,因此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基因仅能解释5%~10%的肺癌与COPD的发生发展[19]。
表观遗传学,定义为研究除DNA序列改变以外的因素导致的基因表达的遗传性改变[20]。由于基因表达的可调控性,表观遗传学可应用于治疗干预。DNA碱基的甲基化可导致DNA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由于药物可使碱基去甲基化、回复DNA的结构及功能,因此DNA甲基化状态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可能应用于肺癌及COPD的临床诊治[21]。
(一)炎症和氧化应激
COPD可认为是一种气道炎症反应作为核心进程的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可以表现为一系列系统性炎症反应的表现[22]。系统性炎症反应与COPD的关系尚未彻底探明。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23],COPD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卒中、高血压等伴随疾病的风险高于未患COPD的吸烟/不吸烟者。虽然亚组分析并未发现COPD严重程度与伴随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但既往研究提示,患者因伴随疾病死亡的风险,在严重气道阻塞的患者中显著增加。在基线评估及1年随访中,约30%的COPD患者中存在白细胞、IL-6、IL-1持续性增高,但在无COPD的吸烟/不吸烟对照组中未发现此现象。与上述标志物未升高的患者相比,标志物升高的患者发生疾病加重或死亡的风险增加,预后较差,因此,支持部分COPD患者存在持续性炎症状态、预后较差的假说。与炎症及COPD的相关性相似,炎症与肺癌也有相关性[24]。回顾性研究显示,肺气肿或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患者,患肺癌的风险较高。既往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分泌促中性粒细胞浸润的蛋白,因此具有促炎症介质的作用,也间接提示COPD与肺癌间的相关性[25]。过量活性氧生成与DNA突变相关,支持COPD氧化应激与肺癌有关的观点。核因子(红细胞衍生)样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derived>-like 2,NFE2L2/Nrf2),是人类中由NFE2L2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在抗氧化反应的调节中发挥核心作用。由于Nrf2可诱导抗氧化应激的重要基因,因此,可被机体自身保护反应激活,可保护机体避免发生肺癌等一系列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26]。
(二)细胞损伤与修复
在COPD与肺癌中均发现,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或与其他因素的联合作用,可导致细胞损伤。为保持器官功能,损伤需要被修复。这一修复过程通过组织特异性的干细胞实现再生,进而使器官恢复正常功能。有效的再生可使损伤以正常的频率及功能完全恢复。细胞也可通过修复进行功能恢复,但这一过程将使细胞的频率及功能发生改变[27]。修复是细胞损伤最常见的修复方式,已在萘诱导的气道损伤大鼠模型中得到证实。此修复过程可使细胞构成发生改变。如果损伤修复以再生的过程进行,则干细胞可实现与原组织细胞相同的数量及功能的替代[14]。为实现干细胞的有效修复,其必须处于受保护的微环境下[28]。为使干细胞发挥合适的功能,干细胞需处于合适的微环境中,即“种子与土壤”理论。近来研究发现,肺损伤后残余的干细胞具有有效再生为肺单元的能力。因此,在合适的环境和刺激下,肺组织可能具有自我再生的能力[29]。
(三)细胞衰老与肺疾病
既往研究发现,记忆减退、骨质疏松、肺功能下降等,在50岁后,发病率以指数增加[30]。肿瘤的发病率也增加,但其他大多数疾病均表现为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减少,只有肿瘤表现为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增加[31]。这一悖论可能的解释:当组织诱导修复时,导致致癌突变的产生。在年轻时,由于抑癌基因的存在,人类患癌的风险相对较低。另一原因为,看门基因可通过凋亡减少细胞内的不良突变基因[32]。在COPD与肺癌中均发现,随着端粒的缩短,细胞复制的积累增加了致癌性细胞突变的机会[33]。另一方面,细胞衰老可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能力的下降。与通常的理解相反,衰老细胞的代谢依然活跃、并分泌重要的细胞因子[34]。细胞周期的重要调节分子之一,即发生肿瘤抑制功能的蛋白,是由T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p53蛋白可调控细胞衰老及组织修复[35]。与衰老基因不同,其他一些基因突变可延长细胞的寿命,其中之一为mTOR基因。以西罗莫司抑制mTOR基因可延长小鼠30%~40%的寿命[36]。事实上,mTOR基因也是COPD中细胞损伤与修复的重要介质[37]。上述研究提示,在COPD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衰老的累积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研究者诱导IL-13的蛋白产物,引起大量的炎症反应、嗜酸粒细胞增多[38]。哮喘、COPD及其他炎症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炎症反应的正向调控因子水平上调[39],而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存在这一现象。
五、展望
COPD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50%的肺癌患者患有COPD,且肺癌在COPD患者中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吸烟是COPD和肺癌的共同危险因素,戒烟可行之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一些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剂(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ACEI/ARB药物的应用或许可以减少COPD合并症,如肺癌及心血管疾病等的产生。对于COPD与肺癌相关性的机制研究,有学者认为,气道上皮细胞在烟草烟雾中的暴露导致了DNA和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从而改变mRNA转录,进一步导致COPD和肺癌的发生。而COPD的慢性气道炎症中的不同炎症因子、细胞通路可能共同形成了复杂的微环境,导致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从而促进了肺癌的发生。也有学者认为肺癌和COPD的发病都与N型胆碱能受体的多样性相关,有研究发现15q2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样性与患者的吸烟习惯、尼古丁依赖性亦即肺癌和COPD患病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在COPD与肺癌的联系中,Th17细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研究提出的机制都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 Eisner MD, Anthonisen N, Coultas D, et al.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ublic policy statement: Novel risk factors and the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0, 182(5):693-718.
[2] Qiu YP, Zhao K, Li X, et al.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23 value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ation pilot programme among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in China[J].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16, 50(12):1074-1078.
[3] 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17[J]. CA Cancer J Clin, 2017, 67(1):7-30.
[4] Khuder SA.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major histological types of lung cancer: a meta-analysis[J]. LungCancer, 2001, 31:139-148.
[5] Gordon SB, Bruce NG, Grigg J, et al. Respiratory risks from household air pollution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Lancet Respir Med, 2014, 2(10):823-860.
[6] Burnett RT, Pope CA 3rd, Ezzati M, et al. An integrated risk function for estimat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An integrated risk function for estimat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J].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4, 122(4):397-403.
[7] López-Encuentra A, Astudillo J, Cerezal J,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2994 cases of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 Thorac Surg, 2005, 27(1):8-13.
[8] Parimon T, Chien JW, Bryson CL, et al.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5(7):712-719.
[9] Yang P, Cerhan JR, Vierkant RA, et al. Adenocarcinoma ofthe lung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igarette smoking:further evidence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women[J].AmJ Epidemiol, 2002, 156:1114-1122.
[10] Hoffman D, Djordjevic MV, Hoffman I. The changingcigarette[J]. PrevMed, 1997, 26:427-434.
[11] Hoffmann D, Rivenson A, Hecht SS.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obacco-specific N-nitrosamines: smoking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J]. Crit Rev Toxicol, 1996, 26:199-211.
[12] Meara ER, Richards S, Cutler DM.The gap gets bigger: changes in mort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by education, 1981-2000[J].Health Aff (Millwood), 2008, 27(2):350-360.
[13] Purdue MP, Gold L, Järvholm B, et al.Impaired lung function and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a cohort of Swedish construction workers[J].Thorax, 2007, 62(1):51-56.
[14] Skillrud DM, Offord KP, Miller RD.Higher risk of lung cancer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prospective, matched, controlled study[J].Ann Intern Med, 1986, 105(4):503-507.
[15] Pillai SG, Ge D, Zhu G, et al.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dentification of two major susceptibility loci[J]. Plos Genet, 2009, 5(3):e1000421.
[16] Pillai SG, Kong X, Edwards LD, et al.Loci identified b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influence different disease-related phenotyp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0, 182(12):1498-1505.
[17] Punturieri A, Szabo E, Croxton TL, et al.Lung cancer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eed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grated research[J]. J Natl Cancer Inst, 2009, 101(8):554-559.
[18] Young RP, Hopkins RJ, Whittington CF, et al.Individual and cumulative effects of GWAS susceptibility loci in lung cancer: associations after sub-phenotyping for COPD[J]. Plos One, 2011, 6(2): e16476.
[19] Yang IV, Schwartz DA.Epigenetic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in the lung[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 183(10):1295-1301.
[20] Viegi G, Scognamiglio A, Baldacci S, et al.Epidemiolog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J]. Respiration, 2001, 68(1):4-19.
[21] Adcock IM, Tsaprouni L, Bhavsar P, et al.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irway inflammation[J]. Curr Opin Immunol, 2007, 19(6):694-700.
[22] Celli BR, Cote CG, Marin JM, et al.The body-mass index, airflow obstruction, dyspnea, 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04, 350(10):1005-1012.
[23] Agusti A, Calverley PM, Celli B, et al.Characterisation of COPD heterogeneity in the ECLIPSE cohort[J]. Respir Res, 2010, 11:122.
[24] Houghton AM, Mouded M, Shapiro SD.Common origins of lung cancer and COPD[J]. Nat Med, 2008, 14(10):1023-1024.
[25] Houghton AM.The paradox of 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fueling tumor growth with cytotoxic substances[J]. Cell Cycle, 2010, 9(9):1732-1737.
[26] Singh A, Wu H, Zhang P, et al.Expression of ABCG2 (BCRP) is regulated by Nrf2 in cancer cells that confers side population and chemoresistance phenotype[J]. Mol Cancer Ther, 2010, 9(8):2365-2376.
[27] Reynolds SD, Hong KU, Giangreco A, et al.Conditional clara cell ablation reveals a self-renewing progenitor function of 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ells[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00, 278(6): L1256-L1263.
[28] Kajstura J, Rota M, Hall SR, et al.Evidence for human lung stem cells[J]. N Engl J Med, 2011, 364(19):1795-1806.
[29] Campisi J.Cellular senescence: putting the paradoxes in perspective[J]. Curr Opin Genet Dev, 2011, 21(1):107-112.
[30] Campisi J, Yaswen P.Aging and cancer cell biology, 2009[J]. Aging Cell, 2009, 8(3):221-225.
[31] Yaswen P, Campisi J.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 pathways weave an intricate tapestry[J]. Cell, 2007, 128(2):233-234.
[32] Campisi J, Kim SH, Lim CS, et al.Cellular senescence, cancer and aging: the telomere connection[J]. Exp Gerontol, 2001, 36(10):1619-1637.
[33] Bartels CL, Tsongalis GJ.MicroRNAs: novel biomarkers for human cancer[J]. Clin Chem, 2009, 55(4):623-631.
[34] de Keizer PL, Laberge RM, Campisi J.p53: Pro-aging or pro-longevity?[J].Aging (Albany NY), 2010, 2(7):377-379.
[35] Yoshida T, Mett I, Bhunia AK, et al.Rtp801, a suppressor of mTOR signaling, is an essential mediator of cigarette smoke-induced pulmonary injury and emphysema[J]. Nat Med, 2010, 16(7):767-773.
[36] Harrison DE, Strong R, Sharp ZD, et al.Rapamycin fed late in life extends lifespan in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mice[J]. Nature, 2009, 460(7253):392-395.
[37] Lee CG, Hartl D, Lee GR, et al.Role of breast regression protein 39 (BRP-39)/chitinase 3-like-1 in Th2 and IL-13-induced tissue responses and apoptosis[J]. J Exp Med, 2009, 206(5):1149-1166.
[38] Ober C, Chupp GL.The chitinase and chitinase-like proteins: a review of genetic and functional studies in asthma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J].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9, 9(5):401-408.
[39] Kadara H, Lacroix L, Behrens C, 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 signatures and molecular markers for human lung cancer prognosis using an in vitro lung carcinogenesis system[J]. Cancer Prev Res (Phila), 2009, 2(8):702-711.
李雯
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成员,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医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
擅长治疗肺癌、肺结节,主导肺癌多学科MDT门诊、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2项,主参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近20项。荣获201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知识》约稿
作者:李雯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编辑:环球医学资讯丁好奇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