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专家观点>> 糖尿病>>正文内容
糖尿病

宋京海教授:2型糖尿病的新希望 揭秘外科减重手术

来源: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点击数:    5星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内科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锻炼、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及(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也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反复的血糖水平波动对患者造成持续的精神压力,并影响着生活质量。因此,医务人员及患者均迫切需要一种能良好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手段。

糖尿病通常与肥胖并存,约40%~6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或是体重超重。近些年来随着减重外科手术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接受减重外科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减重效果。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减重手术在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大部分患者并存的血糖代谢紊乱。一些肥胖患者术前所并存的糖尿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得到临床缓解甚至是临床完全缓解。甚至,越来越多的研究及证据表明,这些胃肠外科手术即使对体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也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发展史

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伴随着肥胖症的外科治疗进展而发展。肥胖症的外科治疗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Kremen在1954年首先介绍了1例空回肠短路手术,方法是将上段的小肠直接吻合到下段小肠,通过旷置大部分的小肠,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后,胃肠外科医师们基于限制食物摄入和减少食物吸收的目的而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减重术式,这其中有一些后来被证明是对人体有害的,例如空肠结肠短路术(jejunocolic bypass,JCB)、空回肠短路术(jejunoileal bypass,JIB)等,这些术式之后被淘汰。而另一些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术式被保留并不断改良完善。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技术被引入肥胖外科治疗后,给减肥手术的发展带来了关键性的影响。

随着外科减重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外科医师们逐渐发现,除了为患者减重以外,治疗单纯脂肪过剩引起的合并症(如代谢紊乱综合征)也逐渐成为治疗肥胖症患者的关键。西方国家大量的临床资料已经表明,许多类型的减重手术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代谢紊乱综合征的效果,对血糖的控制效果甚佳,甚至可以治愈伴发的2型糖尿病。198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外科医生Pories在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3例肥胖合并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胃旁路手术后,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不再需要任何降糖措施来治疗。1995年他在Ann Surg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消化道流转手术(GBP)后14年的随访结果,其中121例(83%)2型糖尿病被治愈,由此他提出了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概念,引发了医学界对各类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广泛深入研究。

研究认为,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可能存在抗肠促胰岛素因子,起着协调平衡促胰岛素效应的作用,推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抗肠促胰岛素因子过分活跃引起的失衡,导致对吸收碳水化合物的迟发性胰岛素反应和糖不耐受反应。而一些减肥手术使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被排除在肠胰岛素轴外,可直接治疗糖尿病。正是基于减重手术在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的良好效果及独特地位,美国肥胖症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Bariatric Surgery,ASBS)已正式更名为美国代谢疾病与肥胖症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ASMBS)。鉴于手术对于肥胖合并症,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良好治疗效果,该组织主席也特别建议大家思考是否可以将外科手术推广到轻度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去。2007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第1届“全球胃肠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研讨会”,对胃肠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了评估并对临床应用做出建议。如今,国内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单纯关注患者的减重到追求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综合征的缓解和治疗效果上,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逐渐开展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更好地规范国内糖尿病的手术治疗,促进糖尿病外科的发展,目前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等提议的“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也已陆续制定出台。

二、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目前对手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无定论,存在较多假说和争议。随着外科治疗的发展,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逐渐深入,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水平已经上升到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层面。

1.饮食减少,体重下降 减少胃容积术式可明显减少进食量,减慢消化道排空速度,减少营养物质吸收,明显降低体重,改善病态肥胖。肥胖症中的游离脂肪酸异位沉积对非脂肪细胞产生脂毒性,引起胰岛素抵抗,故肥胖状态的改善有利于消除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但也有报道显示,部分患者接受减重手术后血糖水平在近期内即有明显下降,而体重却在术后12个月左右才有明显改善,提示手术治疗纠正糖代谢异常的机制不仅仅是体重下降。

2.脂肪-胰岛轴 脂肪细胞具有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分泌包括瘦素、脂联素、酰化刺激蛋白和抵抗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在能量维持、心血管功能和内环境稳定、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症及其糖尿病等并发症有密切联系。例如,脂联素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已被许多研究证实,故低脂联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酰化刺激蛋白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形式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也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释放;瘦素抵抗及其受体敏感性下降可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而发展成糖尿病。故减重手术达到的显著减重效果可能是通过消除病理性脂肪储积,从而明显改善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和其他肥胖症而导致的并发疾病。

3.消化道内分泌功能改变 消化道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含有种类繁多和数量巨大的内分泌细胞,对各种外来刺激作出特征性反应,并存在互相促进或制衡的链式反馈通路,形成庞大而复杂的效应、强度、时相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平衡。具体到消化道转流手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机制,目前多认为,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受内容物刺激后会分泌肠促胰素(incretins),现在认识较多的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tropic polypeptide,GIP)。肠促胰素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肠-胰岛轴),此作用的异常活化将导致产生过多胰岛素而形成胰岛素抵抗。而远端回肠分泌的重要激素GLP-1可抑制胃排空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促进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增加胰岛素基因表达和前体合成,从而促进胰岛素合成。GLP-1可被视为一种厌食信号肽,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降糖作用。各种消化道转流手术的主要目标即是旷置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使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和消化液混合物加快进入远端回肠,改变了胃肠道内分泌激素的功能和时相特征,既避免了近端小肠内分泌过度活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又加强了刺激远端回肠的降糖作用,从而达到减肥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大量研究提示,消化道内分泌功能改变是手术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机制。

4.另有假说认为,小肠上段受食物刺激后会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激素,而小肠远段受食物刺激后可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现代生活的饮食非常精细,大部分在近段小肠已经消化吸收,对远段小肠刺激很小,故不能充分释放其降低血糖的内分泌功能,这可能是糖耐量升高和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消化道转流手术消除了食物对近段小肠的刺激,却大大增加了对远段小肠的刺激,从而改变小肠内分泌状况,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三、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BMI≥35kg/m2的有或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的亚裔人群中,可考虑行减重/胃肠代谢手术。

2. BMI 30~35kg/m2且有2型糖尿病的亚裔人群中,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症时,尤其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时,减重/胃肠代谢手术应是治疗选择之一。

3. BMI 28.0~29.9kg/m2的亚裔人群中,如果2型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围>85cm,男性腰围>90cm)且至少额外符合两条代谢综合征标准: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或高血压。对上述患者减重/胃肠代谢手术应也可考虑为治疗选择之一。

4.对于BMI≥40kg/m2或≥35kg/m2伴有严重合并症;且年龄≥15岁、骨骼发育成熟,按Tanner发育分级处于4或5级的青少年,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或RYGB也可考虑为治疗选择之一。

5. BMI 25.0~27.9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手术,并严格按研究方案进行。但是这些手术的性质应该被视为纯粹只作为伦理委员会事先批准的试验研究的一部分,而不应广泛推广。

6.年龄<65岁或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

(二)禁忌证

1.滥用药物、酒精成瘾或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对代谢手术风险、益处、预期后果缺乏理解能力的患者。
2.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
3.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合并有出凝血异常疾病、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者。
5. BMI<28kg/m2且药物治疗及使用胰岛素能够满意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6.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暂不在外科手术治疗的范围之内。

四、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术式

(一)减少胃容积术式

1.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图1)

图1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

LAGB由美国的Kuzmak医师于1983年提出,属于单纯胃减容术式。比利时的Belachew医师在1993年首先尝试用腹腔镜手术完成其改良型术式。

LAGB目前在欧洲使用最多,其原理是利用可控制的束带使胃近端形成一个小囊,并通过小的束带出口(直径约12mm)排出食物,以减少进食量,并减慢食物进入下游胃肠道的速度,从而达到减肥和治疗合并症的目的。LAGB的近期减重效果较缓慢,但远期效果与GBP相当。目前LAGB已由早期的胃周游离术式改进为经肝胃韧带透明膜部术式,其减小胃容积的效果更好,同时也降低了胃小囊扩张、束带移位、胃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LAGB的主要步骤为经肝胃韧带透明膜部无血管区切开,利用“金手指”经此切口进入胃小弯后壁,在胃后向贲门切迹方向分离,从贲门左缘穿出,建立“胃后隧道”,将胃束带导入腹腔后,在“金手指”引导下经“胃后隧道”环绕贲门下近端胃后对扣锁定,在胃前壁束带上下作浆肌层缝合固定,束带导管引出腹腔后与注水泵连接,后者固定于腹外斜肌腱膜表面。注水泵与束带内的环形水囊相通,可调节束带出口直径。

2.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图2)

图2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

经必要的胃大弯侧和胃后分离后,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沿着靠近胃小弯处切割闭合胃体,在切除约60%大弯侧胃体的同时,保留袖状(或称管状)的胃小弯胃体。LSG可明显减少胃容积,同时去除了胃的大部分分泌和消化功能,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更优于单纯减容手术。

3.垂直束带胃成形术(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VGB)(图3)

图3 垂直束带胃成形术(VGB)

在贲门下靠近小弯处贯穿胃前后壁切开,经此“窗口”垂直钉合胃前后壁至His角,将胃底部与贲门流入道分开,并经“窗口”将流入道用聚乙烯网片缝合约束,要求约束带周长4.5~5.5cm,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近端小胃囊(容积不应超过20ml),从而达到限制进食量的目的。该术式操作虽不复杂,但具体的容量和位置指标较难把握,故胃排空不良和钉合线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现已逐渐被弃用。其改良术式有Michael长型胃成形术,束带改为3条,不需开窗,在近端胃贲门流入道形成直径12mm、长22mm的狭窄出口。

4.经胃镜向胃腔置入球囊的胃减容方法(图4)

图4 经胃镜向胃腔置入球囊的胃减容方法

球囊容积400~700ml,多采用装有0.9%氯化钠溶液的硅胶软球。球囊可减少胃容积并延缓胃排空,可反复取出和置入,每次可保留6个月。

(二)消化道流转术式(GBP)

1.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P)(图-5)

图5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P)

是目前美国治疗肥胖症的标准术式,其胃肠吻合技术相对复杂,耗时较长,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LRYGBP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切开小网膜,分离胃体上部胃后壁,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距贲门约4cm处横行切割闭合胃底,从而形成一个约20ml的小胃囊,旷置远端大部分胃体。在距Treitz韧带60cm处切断空肠,上提远端空肠至胃小囊,用切割闭合器与之吻合。近端空肠与胃肠吻合口远端90cm处小肠吻合。LRYGBP近期减肥效果好,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良好,其中糖尿病治愈率可达83%。但LRYGBP使食糜不再经过远端胃和十二指肠,导致维生素B、铁、钙等微量元素吸收不良,术后可能发生慢性贫血和骨质疏松,需针对性补充相关物质。

2.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minigastric bypass,LMGBP)(图6)

图6 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LMGBP)

LMGBP由Rutledge于2001年首先报道,是LRYGBP的改良术式。方法是靠近胃小弯自胃窦至His角切割闭合胃体,形成容积30~60ml的管状小胃囊,旷置其余大部分胃体,将小胃囊与距Treitz韧带40~200cm之间的小肠吻合,吻合位置根据BMI选择。LMGBP减少了一个小肠吻合口,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且小胃囊血供良好,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LMGBP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满意,其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边缘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

3.胆胰转流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BPD)(图7)

图7 胆胰转流术(BPD)

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保留200~500ml容积的近端胃囊,在距回盲瓣250cm处切断小肠,远端与保留胃囊吻合,近端在距回盲瓣50cm处与回肠端侧吻合。这一术式使胆汁、胰液和食物加快进入回结肠,明显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BPD的改良术式是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图8),将远端胃大部切除改为管状胃切除,进行保留幽门的肠道重建。还有将肠肠吻合口改至距回盲瓣100cm处,同时保留可运行食物的旁路肠袢250cm,以降低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这些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其超重患者的体重可下降70.1%。有报道BPD-DS和可调节胃束带术联合与Roux-en-Y胃旁路术疗效相当。

图8 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

4.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图9)

图9 回肠转位术(IT)

该术式在距回盲瓣5~15cm处截取一段10~15cm的回肠,保留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将距Treitz韧带5~10cm处空肠切断,将远端回肠段插入吻合。IT最初是为评估末端回肠在减肥手术中的作用而设计的实验术式,它使营养物质很快接触远端回肠,从而提前发挥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进而影响和改变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特性,达到治疗效果。IT保留了完整的肠道,术后少有营养不良发生。IT需进行3处小肠端端吻合,若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难度较大。

五、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手术风险

美国减肥外科手术协会认证的272个减肥手术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GBP术后30天和90天死亡率分别为0.29%和0.35%。Buchwald等对减肥手术总死亡率进行了荟萃分析,LAGB术后30天死亡率为0.1%,GBP术后30天死亡率为0.5%。因此,虽然减肥手术死亡风险较一般手术风险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

(一)近期并发症

国内一项对17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可调节束带术后随访发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埋泵处切口感染4例(2.3%);远期并发症包括2例迟发性埋泵部位感染,2例(1.2%)调节泵皮下翻转,1例因术后减重明显致调节泵外露,发生不愈性溃疡,7例(4.1%)胃小囊扩张,1例术后1年出现慢性肠梗阻症状,1例(0.6%)轻度脱发。因此,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是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不可忽视的问题。

1.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
开放性的胃肠旁路手术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为1.3%~4.0%,而在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风险高达1.8%~7.3%;其中可调节胃束带术后,继发于腹内疝的小肠梗阻的发生率为2.6%~5.0%,且这种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远期。胃肠旁路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原因主要为肠粘连、腹内疝、胃肠结石出血、嵌闭性腹疝或肠套叠。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应用加利福尼亚健康护理系统对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随访3年,这些患者到医院就诊的频率明显增加,每年就诊频率从9%增加至18%,就诊的首要原因是肠梗阻症状。

2.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GBP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5%,源自吻合口和U形钉周边的瘘最危险。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和脓毒血症的各种表现,可在术后立即发生或手术第7~10天后发生。

3.肺栓塞
肺栓塞是减肥手术中严重性仅次于吻合口漏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但其死亡率高达20%~30%。术前、术后经常卧床的患者其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4.深静脉血栓
对于中度肥胖患者,尤其是术前缺乏运动者,任何减肥手术后均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5.门静脉损伤
减肥手术发生门静脉损伤并发症较罕见。但一旦发生,其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国外文献报道在减肥手术后并发门静脉损伤3例,行肝移植手术后,患者仍然死亡。

6.呼吸系统并发症
减肥手术最常并发呼吸系统疾病,这可能与术后患者所处的社区管理方式有关。少数临床中心报道减肥术后应用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可降低术后发生肺不张、肺炎的风险。

(二)术后远期并发症

1.消化系统疾病
减肥手术后,由于体重快速下降,导致胆石形成,因此术后合并胆石症的发生率为3%~30%。行GBP后可并发倾倒综合征。据调查,70%的行GB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轻瘫,主要表现为餐后腹胀、腹痛。

2.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任何一种减肥手术后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故术后应由营养师指导并终生随访。

减肥手术后远期营养不良最常见于下列几种类型:

(1)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
一项关于GBP的前瞻性研究发现,36%的女性和6%的男性术后出现贫血,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有体内铁的减少,18%的患者存在叶酸储备量的减低。回顾性的研究也发现了铁和叶酸缺乏的相似结果,月经期的妇女水平更低。

(2)维生素B12缺乏:
据报道,术后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的发生率可高达70%。早期认为GBP术后Vit B12的缺乏是因为内因子减少引起,目前认为是由于胃酸度降低和饮食中Vit B12释放减少所致。一项观察了9413例GBP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术后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率为6%,术后10年死亡率只有0.98%。营养缺乏主要继发于胃肠道旁路段的吸收不良。有可能由于营养摄入的减少,或因为患者不耐受,在术后不能进食富含某种营养素的食物。

(3)钙和维生素D(Vit D)缺乏:
钙和Vit D缺乏主要来自肠旁路旷置段钙和Vit D吸收不良,而Vit D的吸收不良又进一步导致钙的吸收不良。随着钙的相对缺乏,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增加,这又导致了钙从骨的释放,增加了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

六、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随访

手术治疗后需终生随访。随访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患者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是否仍然需要饮食或药物的辅助治疗,监测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出现,手术后糖尿病的病情是否有改善。同时,监测是否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无营养物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的缺乏,以便及时作出治疗上的调整。对于患者的一些不适,还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所有的随访内容应详细确切,并及时归档。

通常在术后的第一年里,至少要进行三次门诊随访(分别为术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和术后半年时)以及更多的电话或其他方式的随访。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以及体重、体成分、营养状况(血常规、维生素B12、叶酸、血清铁等)、精神状况等。之后无特殊情况则每年随访一次即可。

七、小结

胃肠外科手术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良好疗效已经得到肯定,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开展。至近几年,美国每年开展胃旁路手术达12万~15万例。近5年来国内开展此类手术的单位逐渐增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病例数,但外科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在国内推广还需要一个转变观念、提高患者接受度的过程。大宗病例统计显示,单纯减少胃容积手术术后30天内的死亡率仅为0.1%,GBP为0.5%,BPD或BPD-DS为1.1%。事实上用腹腔镜实施这些治疗术式,在明显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还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快、痛苦少。与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长期困扰相比,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创伤、风险和治疗费用,已经降至患者可以接受的程度,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可以有力促进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而今后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强普及相关知识。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但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能非内科即外科这样简单片面。事实上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是内分泌和生化代谢异常在各系统的不同表现,无论是临床内科、外科治疗,还是基础研究,都是深入认识这些疾病本质的不同路径,事实上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紧密联系、互相印证和互相启发的。胃肠道手术治疗不但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已有研究证明它对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也有明显疗效,虽然目前还缺少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证实,但这提示了胃肠道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的复杂性,也预示了外科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更大发展空间。目前的大样本临床研究(22094例,Buchwald)显示,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对其他肥胖合并症也有令人欣喜的效果,如高脂血症70%以上可改善,高血压61.7%治愈,78.5%显著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5.7%治愈。近年来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也有重大进展,如GLP-1受体激动剂及其DPP-4抑制剂的开发使用,它们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降糖作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发生,降糖作用迅速高效,并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重和降低收缩压,且用药方案简单(每周只需注射1次)。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包括其他肥胖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因其优良的疗效,目前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但内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也可能在将来获得重大突破,故内科和外科治疗必然呈现共同发展、互相修正、互相补充的态势。临床资料的丰富和基础研究的进展,将使制订更加全面、合理、精确、高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3):205-208.
2.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2010,362 (12):1090-1101.
3.郑成竹,张鼎宇.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6):545-548.
4. Ferchak CV,Meneghini LF.Obesity,bariatric surgery and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4,20(6):438-445.
5. Arterburn D,Schauer DP,Wise BE,et al.Change in predicted 10-year cardiovascular risk following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 Obes Surg,2009,19 (2):184-189.
6. Dixon JB,O'Brien PE,Playfair J,et al.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AMA,2008,299(3):316-323.
7. Hoerger TJ,Zhang P,Segel JE,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bariatric surgery for severely obese adults with diabetes.Diabetes Care,2010,33(9):1933-1939.
8. Bariatric Surgical and Procedural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askforce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2011-Mar-28.
9. Hughes G,Pratt GM,Sugerman H,et al.Outcomes Longitudinal Database(BOLD):a national uniform databas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bariatric surgery.Phoenix AZ:The Obesity Society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2008:Poster.
10.季新荣,陈丹磊,郑成竹,等.17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6):551-553.
11. Rogula T,Schauer Y.A complication of Roux-en-Y gastric bypass: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 Endosc,2007,21 (11):1914-1918.
12. Edward H.Livingston,Complications of Bariatric Surgery. Surg Clin N Am,2005,85(4):853-868.
13.丁丹,郑成竹.手术治疗肥胖症及糖尿病——在共识与争议中发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59-62.
14. Makary MA,Clarke JM,Shore AD,et al.Medication utilization and annual health care cos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efore and after bariatric surgery.Arch Surg,2010,145(8):726-731.
15. Lee WJ,Chong K,Lee YC,et al.Effects of obesity surgery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sian patients.World J Surg,2009,33(9):1895-1903.
16. Rubino F,Kaplan LM,Schauer PR,et al. The Diabetes SurgerySummit Consensus Conference,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Use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nn Surg,2010,251(3):399-405.
17. Buchwald H,Estok R,Fahrbach K,et al.Weight and type 2 diabetes after bariatric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m J Med,2009,122(3):248-256.
18. Hall TC,Pellen MG,Sedman PC,et al.Preoperative factors predicting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 for obesity.Obes Surg,2010,20(9):1245-1250.
19. Schauer PR,kashyap SR,Wolski K,et al.Bariatric Surgery versus intensive medical therapy in obese patient with diabetes.N Engl J Med,2012,366(17):1567-1576.

来源:《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

宋京海教授


宋京海,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普通外科党支部书记。

1995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事普通外科工作26年,2003-2007年公派留学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研究科获得Ph.D.学位。主要专业方向肝胆胰腺疾病外科微创治疗、肥胖与糖尿病代谢外科手术及临床营养,近年先后参与探索多项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先后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及3D腹腔镜下胆道及微切开探查手术、肝脏肿物切除、保留脾脏胰腺体尾肿物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减重及糖尿病外科手术微创治疗,积极拓展微创辅助下老年肝胆胰肿瘤综合治疗,在肝胆胰腺疾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在国外专业期刊发表了SCI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发表各类专业论著30余篇,参与编写临床外科专著6部。近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基金多项。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手术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肿瘤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与内镜外科分会常委;减重与代谢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分会常委,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手术技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中青年肝胆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多本杂志编委。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知识》约稿
作者:宋京海教授,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编辑:环球医学资讯常路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