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军教授:康复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构建与管理——以糖尿病康复治疗为例
在康复过程中,康复对象在躯体疾病的同时常常伴发各种情绪体验,如恐惧、担心、抑郁、愤怒等,因此,理解患者的情绪,及时感知和应对,把握好康复过程中的治疗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内容。
一、医师在医患关系中的角色及功能
1.治疗师的角色
在康复治疗中,治疗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不仅直接指导、帮助患者康复之外,还需要引导其认知的改变、情绪的调整、行为的矫正等。
2.教育者的角色
大部分患者了解的医学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关促进健康和维持健康知识的健康宣教。医疗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治疗师还需要掌握教与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治疗关系中起到教育者的角色。许多研究表明,向患者提供信息的方式对医疗服务的某些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在治疗前,对治疗有充分了解的患者与没有充分了解治疗的患者相比,治疗效果更好,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更高,治疗依从性也越好。
3.照顾者的角色
治疗师的工作是与患者接触,但是治疗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还需要照顾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态度和行为来表达对患者需要及其利益的关心,把患者当作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一种疾病,或者一个床号。
4.咨询师的角色
在康复治疗中,我们不仅需要对患者的躯体疾病进行治疗性服务,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给予健康知识的咨询,帮助患者应对各种心理应激和社会问题,分析不同的行为方式,鼓励和支持患者,从而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5.医师的角色
康复治疗中,治疗师归根结底是作为医师的角色对患者进行治疗,诊断评估患者的状态,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及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
二、糖尿病康复期治疗医患关系的特点
糖尿病康复治疗的时间较长,且需要医务人员的态度温和、亲切。因此糖尿病康复治疗中的医患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1.目的明确性
医患关系是为解决患者的健康和疾病方面的问题而建立的人际关系,医师与患者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治疗联盟,患者信任、尊重医师,医师对患者进行诊疗,消除患者的痛苦,促进健康。具备这样的医患关系,才具备了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所有的诊疗过程才能得以开展。
2.职业性
医患关系是职业行为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着职业的界限,医师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患者付费获得治疗,这种关系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因时间较长,伴有情绪症状或者遇到社会应激的康复患者,往往将自己的治疗师,当作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产生移情,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合适的应对。如果没有职业界限,医师可能会逐步出现职业倦怠。
3.时限性
从患者求医开始到诊疗结束,医患关系也经历了开始、发展、结束等不同的阶段,有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就是医患关系有一个明确的特点——时限性,随着患者诊疗结束,这种医患关系也随之结束。从治疗关系上来讲,在长期的康复过程中,治疗师需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了解其感情的痛苦,但需要把握好分寸。
4.动态性
医患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疗服务的进程,医患关系可随着患者的满意程度呈现动态发展的变化,良好的医患关系可能因为治疗结局的不可预期性而变成患者对医师恶言相向,甚至攻击医师等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可能因从痛苦的疾病状态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而发展出良好的、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因此在治疗的进程中,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师最基本的技能。
三、糖尿病康复治疗关系影响因素
康复治疗关系既有一般的人际关系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差异、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的预期以及人格差异。
1.经济水平
患者的经济水平是影响治疗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在治疗上需要选择价格较低、疗效也不错的治疗方案,患者会因为医务人员选择了他所能接受的治疗方案而信任对方。
2.文化背景差异
文化背景是人们长期文化的沉淀,包括沟通主体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有机会接触到医学知识,在面对疾病时能够查阅相关资料,重视身体的健康,及时就医。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面对疾病时,往往不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因医疗资源的有限,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有些患者患病后寻求所谓的民间偏方,最终可能耽误了病情。在治疗关系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并客观地提供有关的科学道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从而在让患者理解的前提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3.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的预期
患者及家属带着种种不同的期待来寻求康复治疗,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自己进了最好的医院,找到了最好的医师,花了很多的钱,享受到了最好的医疗服务,那么自己的病就一定能治好。但是现实往往是钱花了,病情也许没有改善,反而危重了、残障了,甚至不治身亡。于是,产生了各种不理解、不信任的心态。事实上,医学只不过是帮助人们在有限时空里活出品质、活出尊严的科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因此,需要在治疗开始,让他们知道医务人员能为他们做什么,这样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帮助他们建立客观的期待,避免过高的期待而造成失落等。有些时候,对于身处绝境的患者或家属,医务人员是可以给予一些希望的。但这恰恰也是需要很强技巧性的,正确而恰当的安慰与鼓励,可以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重拾信心,有可能最终帮助他们战胜疾病。但如果表达方式不当,则可能事与愿违。因此,需要避免不负责任的肤浅的安慰,说些不符合实际的言语。
4.人格差异
治疗师和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人格特点带入治疗中,人格的差异会使得彼此之间为人处世、行为方式等都有明显不同,有时甚至会导致误解的产生。比如性格内向的患者在治疗中少言寡语、情感不外露,对治疗师的治疗缺少相应的反馈,如果遇到的治疗师个性敏感、神经质,则可能觉得患者对他的努力不感兴趣或者不信任自己,严重的会对患者冷眼相待,从而导致治疗关系的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师在工作状态中,需要保持自我觉察,有能力认识自己和自己服务对象的人格特质,接受不同个体的独特性,理性对待彼此之间的差异。
知识来源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作者:贺丹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
专家简介
贺丹军,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回国筹建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从事临床心理学的诊疗和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心身疾病的临床评估与治疗及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擅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以及慢性病康复、学习困难、职场适应、人际关系、围产期及更年期情绪情绪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承担多项研究并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主编《医学心理学》、《康复心理学》,担任《临床精神病学杂志》、《实用老年医学》编委。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