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专家观点>> 泌尿>>正文内容
泌尿

徐浩教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来源:    时间:2024年07月24日    点击数:    5星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主要分布于亚欧部分国家,我国除海南和台湾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流行,病死率较高,国内以往习惯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汉坦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病毒直接作用或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全身性和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以发热、头痛、腰痛、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典型病例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症患者可有越期现象,重症患者可有多期重叠。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起病急,畏寒,体温常在39~40℃,热型以弛张热为多,持续3~7d;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眼红、面红及颈胸皮肤潮红一般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外貌;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

2.低血压休克期
“热退病重”,该期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一般为1~3d。中毒症状和出血加重,血压下降,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等,严重者甚至休克。

3.少尿期
每日尿量<400ml为少尿,<50ml为无尿。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1)尿毒症:
厌食、恶心、呕吐,头晕、烦躁、嗜睡、谵妄。
(2)酸中毒:
呼吸增快或Kussmaul深大呼吸
(3)水钠潴留:
水肿、腹水、高血容量综合征(体表静脉充盈等)
(4)电解质紊乱:
主要为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

4.多尿期
此期为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加上尿素氮等潴留物质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每日尿量逐渐增多,直至3000ml以上,可伴有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多尿期应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水电解质。
(1)移行期:
每日尿量由400ml增至2000ml,此期尿量虽增加,但血尿素氮及血肌酐仍持续升高,症状加重。
(2)多尿早期:
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明显改善。
(3)多尿后期:
每日尿量超过3000ml,氮质血症逐渐下降,精神逐渐好转。

5.恢复期
尿量恢复至2000ml左右,全身情况逐渐恢复正常。

(二)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有疫区野外作业史及留宿史,或有鼠类接触史。流行高峰在冬春季(10月至次年1月),部分地区春夏季(5~7月)有一小高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不同病期表现不一,早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可达(15~30)×109/L;中性粒细胞同时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可呈类白血病反应;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达5%以上;低血压休克期血液浓缩,红细胞增多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少尿期则明显下降;血小板减少,并有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
病程第二天即可从尿中检出蛋白,并随病情进展至少尿期达高峰,部分病例尿中可同时检出红细胞、管型和膜状物,显微镜检:尿沉渣中可见融合细胞,在其中检出EHF病毒抗原。

3.血生化
血尿素氮和肌酐多数在低血压休克期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开始下降;发热期多见呼吸碱中毒,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本病各期血钠、钙多数下降,血镁、磷增高,血钾少尿期升高多尿期下降。

4.凝血功能
发热期血小板减少,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109/L,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

5.病毒分离
发热患者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接种Vero-E6细胞或A549细胞中可分离汗坦病毒。

6.抗原检查
早期的血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尿和尿沉渣细胞,用免疫荧光或ELISA法,胶体金法更为敏感。

7.抗体检测
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或IgG抗体,IgM抗体1:20为阳性,发病第2天可检出,IgG抗体1:40为阳性,1周后效价上升4倍有诊断价值。

二、治疗

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针对各期病理生理变化,采用液体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把好“三关”(休克、出血和肾衰竭)。

1.发热期
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①抗病毒:成人可应用利巴韦林1g/d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持续3~5d,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②减轻外渗:给予维生素C等降低血管通透性,每天输入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1000ml左右,腹泻高热可适量增加。③改善中毒症状:忌用发汗退热药物,物理降温,中毒症状重的地塞米松5mg静滴,对症止吐治疗。④预防DIC:适量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注射液滴注,检查凝血时间,酌情小剂量、多次给予肝素抗凝。

2.低血压休克期
以扩充血容量、注意纠酸、改善微循环为主。平卧,吸氧,严禁搬动。以平衡盐液等晶体液快速静脉滴入,随后按“晶三胶一”比例适量补充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等胶体液,使血压和脉压维持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血压正常后维持24h以上。并酌情使用5%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每次60~100ml,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酌情每天给予1~4次。对积极扩容后循环改善仍不满意者,可酌情使用多巴胺、山莨菪碱等血管活性药。伴心功能不全者可酌情使用强心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休克,地塞米松20~30mg/d静脉滴注。

3.少尿期
以稳定内外环境、促进利尿导泻为主,有条件时可行透析治疗。合理补液,量出为入,入量以前1d尿量和呕吐量再加500~700ml为宜,并以高渗糖为主。使用呋塞米等促进利尿,从小剂量开始。为预防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可口服甘露醇、硫酸镁、大黄等导泻。少尿持续4d以上或无尿24h以上等符合透析指征的,有条件时应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

4.多尿期
以维持水电平衡、防止继发感染为主。随尿量增多应适量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应尽量口服补液,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注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5.恢复期
无须特殊治疗,应加强营养,适当休息1~2个月,避免劳累,复查肾功能、血压、垂体功能。

三、预防

加强灭鼠防鼠措施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疫苗已有商品供应,对到疫区执行任务的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预防,新型疫苗国内外也正在研究中。

知识来源
来源: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作者:徐浩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专家简介
徐浩,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文职技术九级,医学硕士,上海市肝病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从事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教学临床工作近20年。2005年扬州大学医学院毕业至长海医院感染科工作至今,担任感染科住院医师、助教。2012年担任长海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讲师。2014年取得第二军医大学内科学专业在职硕士学位。2020年取得上海市副主任医师资格,2022年取得军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资格。获得院保障、教改课题各1项,上理工医工交叉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5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军队嘉奖1次。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