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专家观点>>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倪武: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来源:    时间:2024年08月03日    点击数:    5星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也称虱传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以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以人虱中的体虱为主,头虱次之。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地区,冬春季发病较多,且本病的发生及流行与贫困、战争、自然灾害及不良的卫生条件有关。

【诊断】

(一)流行病学

潜伏期 10~14d(5~23d)。

(二)临床特点

1.典型斑疹伤寒
骤起发热,伴畏寒或寒战,持续高热,剧烈头痛;病程4~6d出疹,皮疹多形性,初为玫瑰疹样充血疹,后可变为瘀点样皮疹;皮疹初见于胸背部,1~2d内遍布全身,面部通常不出疹;1周左右皮疹消退,但瘀点样皮疹可持续2周。可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症状(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等),脾大。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肾衰竭。高热一般持续2~3周。

2.轻型斑疹伤寒
见于曾接种疫苗或早期应用抗生素者,症状较轻。

3.复发性斑疹伤寒(Brill-Zinsser病)
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史,因免疫力下降复发,病情轻,可无皮疹或仅有少量斑丘疹。

4.并发症
肺炎、心肌炎、中耳炎及腮腺炎,少见感染性精神病、趾端及鼻尖坏疽。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可减少或缺失,血小板常减少。

2.外斐(Weil-Felix)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
单份血清效价大于1:60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增4倍者有诊断意义。但特异性较差。

3.补体结合试验
用普氏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强。

4.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以普氏立克次体为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试验,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出现阳性时间早。

5.豚鼠阴囊反应
患者血注入雄性豚鼠腹腔,5~6d后出现发热但阴囊无明显红肿,渗出液中可检出大量立克次体。

6.分子生物学检测
针对普氏立克次体DNA特异性保守序列行PCR扩增测序或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高,检测快速。

(四)鉴别诊断

与伤寒、虱传回归热、鼠型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相鉴别。

【治疗】

1.按昆虫媒介传染病隔离患者应更衣,灭虱。
2.对症治疗 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小剂量解热镇痛药,中毒症状严重者予糖皮质激素,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可予地西泮,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维生素K预防出血。
3.病原治疗 可选用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疗程8~10d。也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等。

【预防】

早期隔离和治疗患者。防虱、灭虱。对于本病流行性地区的重点人群,可采用疫苗注射主动免疫,每年应加强免疫一次,经过6次以上接种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知识来源
来源: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作者:倪武,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

专家简介
倪武,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7年7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97年获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在职情况:2006~2015年担任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兼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学术兼职: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干扰素分会委员、解放军医学科技委员会防生物危害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会卫生分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学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医疗专长: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30年,在各类肝病(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以及各类外科手术后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荣誉:军队、省部级: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上海市:上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科研: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课题;参与组织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军队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研究。参编著作: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12部。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