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糖尿病>>正文内容
糖尿病

糖尿病: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近一成成年人患糖尿病 15.5%为糖尿病前期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4月26日消息 - 2010年3月24日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年龄≥20岁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以此推算目前中国有924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1.482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101)

    这项由中国国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组进行的全国性研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世界糖尿病联盟(IDF)还特别就此发表了声明,宣布更新2009年公布的第四版中国糖尿病地图,并指出中国已经代替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研究组负责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曾就此指出,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令人震惊,糖尿病负担较为沉重;加强并切实落实糖尿病的预防应该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策。

    60.7%的糖尿病患者之前未确诊

    对于早期的这些研究,研究组成员认为很可能低估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受试者都接受了2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有研究证实,单纯糖负荷后2h高血糖在亚洲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最新的这项研究,在2007年6月~2008年5月间共纳入了中国14个省市的46 239名成年人(年龄≥20岁),全部受试者均经过整夜禁食后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采用1999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来定义糖尿病。

    而在这项研究中,不仅发现糖尿病患病率(9.7%)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5.5%)较高,其中漏诊率更为惊人,总体上9420万≥2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有约61.7%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和59.8%的糖尿病女性患者之前未曾得到诊断。此外,有近1.5亿的成年人则处于糖尿病前期。

    在1994年由潘孝仁教授牵头进行的全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覆盖了19个省市共入组224 251名中国居民(年龄在25~64岁),结果发现糖尿病患病率和IGT发病率分别为2.5%和3.2%,较之1980年增加近3倍。另一项在2000~2001年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纳入15540名中国居民,年龄在35~74岁),全国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5.5%和7.3%。

    无独有偶,最近《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2005~2006年间相关数据发现,有29.6%美国成年人(≥20岁)处于糖尿病前期,但这些患者有90%的人却对此并不知晓。

    IDF对中国的这项研究表示认可和关注,并特别为此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全球糖尿病未确诊人群不在少数,尤其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国家与地区约有80%~90%的糖尿病患者未能确诊。经济发达国家状况也不是很乐观,仍有30%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的这项调查中显示,有60.7%的患者之前未能确诊,这可能与大众知晓率低和专门因此就诊机会甚小有关,可能实际中未确诊患者还会更多。

    通常一个个体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过程较为漫长,许多患者都是不经意间因其他原因去医院就诊而被“意外” 地确诊为糖尿病。但糖尿病“潜伏”时间越久,血糖控制越差,那么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就越高。所以,糖尿病的筛查和尽早确诊很重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认为,糖尿病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疾病,发病初期的患者并无任何不适,只是在血糖数值方面有所体现,这种“沉默” 的表现影响了糖尿病的早期诊治。

    教育程度越低,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经济的快速增长,意味着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以及逐渐养成久坐的生活习惯,都极大地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根据这项研究,在2007~2008年间,中国20岁以上居民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5020万男性和4220万女性)和1.482亿处于糖尿病前期者(7610万男性和7210万女性),城市和农村患者分布如图1所示,也表明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但农村居民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却远远高于城市居民。

    通过分析入组人群相关因素,研究者发现除了年龄增加、男性、肥胖、低文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快速等危险因素外,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这些因素中,年龄是糖尿病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整体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呈线性增长。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间呈负相关。受教育水平是社会经济地位比较好的标志物,受教育水平较高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较低。在文化水平较为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达到城市居民水平。

    鉴于文化水平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杨文英教授在2009年中国内分泌年会上特别指出,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对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IDF在声明中也强调,各国政策制定者应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密切关注大众健康,并考虑将糖尿病的预防纳入整个国家的卫生健康体系。

    IDF预测中国医疗支出将增加19亿~69亿

    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的蔓延已经成为制约低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WHO预测,在2005~2015年间印度和中国将在防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支出将分别达2366亿美元和5577亿美元。IDF预测,中国最近的这项调查结果意味着中国政府在糖尿病方面的医疗保健支出将增加19亿~69亿。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介绍说,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症医疗支出庞大占全国医疗费用的5%。他认为,随着大众主动筛查意识的加强和检测技术的推广,糖尿病患病人数可能还会上升;改善大众不良生活方式,积极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工作,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医学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还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的一篇关于糖尿病早期筛查的费效比研究的文章中,研究者共纳入了325000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人(年龄≥30岁),通过比较9种不同筛查策略成本效益及不进行筛查人群生存质量发现,与不筛查相比,每筛查1000人可减少3~9例心肌梗死或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50年以上;在不同筛查策略中,在美国对30~45岁的人群每隔3~5年进行筛查费效比最为适宜(见图2)。

 

    对我国而言,纪立农教授指出,目前从经济和专业人员配置的角度来看,进行全民筛查还是不现实的,但对高危人群的筛查还是可行的。

    只凭借医生的力量远远不够

    多项研究表明改善生活方式可降低糖尿病风险。但理论与实践总有距离,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调查研究还表明,仅有5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能够控制自己,通过减重和增加体力活动来控制疾病。为此,在IDF发表的声明还指出,目前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挑战就是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改善大众生活方式,但这需要其他领域与机构的共同努力,比如食品立法机构的参与。

    此外,在我国社区医院是防治糖尿病的“主战场”。 2007年初,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创建了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仅一年多时间效果卓著。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处处长雷正龙表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重视社区的作用,陈竺部长提到的“重心下移,关口提前”就是指要把工作放在社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在我国糖尿病防治和糖尿病治疗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表示,控制糖尿病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健康教育和指南的应用和推广。另外,他还强调,糖尿病是公共卫生问题, 只凭借医生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全民行动起来,才能遏制糖尿病的蔓延。

    结语

    糖尿病已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问题,形势之严峻刻不容缓。政府的全面支持,医疗机构的全力以赴,大众健康意识的唤醒、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等都是抗击糖尿病的重要力量,警报已拉响,攻坚之战已拉开序幕!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