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让社区急救守好第一道健康防线

来源:    时间:2015年02月27日    点击数:    5星

身体出现问题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急救,这已经不再是梦想。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已经在全国率先实行急救社区化,初步形成了以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龙头、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点、15家三级医院为支撑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对多年来急救社区化的工作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急救社区化”简言之,就是通过把急救站建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讲急救服务带到老百姓的身边。

全科医生是保障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过去,急诊救护能力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短板,比如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就诊时突发脑溢血或其他急症,社区医生可能会束手无策。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开红说,理想的急救体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社区急救;二是院前急救;三是后续救治。真正的急救体系化应该是社区急救、院前急救、后续救治连成一站式。如果社区急诊救护能力强了,就可以第一时间展开救治,为院前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急救社区化不等于把急救站挪到社区,更重要的是提升社区急诊救护的能力。同时在政策保障、人员编制和硬件配置等方面给以全方位支持,使得救助时间和救援半径突破物理含义,把急救真正带到老百姓身边。

北京市朝阳区急救社区化实行一年多来,已实现社区急救站街乡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龙头、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点、15家三级医院为支撑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社区急救从业人员、急救站点、急救车的出车任务等都有了大幅增长,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了1分12秒,急救半径平均缩小了0.4公里。

不仅如此,他们还研究出一套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绩效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例如,在社区卫生绩效考核中,院前急救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绩效分配上予以倾斜;将社区急救站医护人员、急救员编制纳入社区网底一体化管理;采用“定岗、定编、不定人”的轮岗机制,提高全科医生急救能力。朝阳区财政也给予急救社区化建设大力支持,仅去年一年就为急诊社区化投入2500万元,主要用于急救车辆的购买和急救设备的配置。

目前,急救社区化刚刚起步,其发展也遇到一些难题。例如,急救资源需要实现统一的规划与格局。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急救资源紧缺,避免急救资源的非法占用和浪费。以及院前急救职能如何界定,权利如何保障等。

对于急救社区化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陈开红建议从两方面入手予以规避,一方面强化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建设,形成入职资质审理、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实践操作、考核评估等入职培训规范化流程;另一方面,需完善区域社区——院前——院内的一体化救治体系。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