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专家观点>>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夏斌教授: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来源:    时间:2024年08月12日    点击数:    5星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以损害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细胞和锥体束为主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不累及眼外肌,也不出现感觉、自主神经、认知、皮肤损害和锥体外系损害。病理变化主要以大脑皮质、脑干、脊髓运动神经细胞变性和丧失为特征。本病病因至今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异常、损伤、中毒、营养代谢以及环境等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缓慢进展、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根据患者组合的不同,临床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损害)

1.临床表现

(1)多在中年以后起病,40~60岁为发病高峰。
(2)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通常从一个肢体开始逐渐波及多个肢体,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伴有“肉跳”。
(3)累及下肢时感双腿活动不灵活、乏力。
(4)累及延髓时,表现为延髓麻痹症状,如言语含糊、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流涎等。
(5)晚期全身肌肉萎缩,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
(6)患者平均生存期3~5年,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

2.体格检查

(1)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萎缩,呈“猿手”或“爪形手”,可见肌束震颤,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征可阳性,呈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体征;
(2)皮质脊髓束受损时下肢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和巴宾斯基征阳性,下肢肌萎缩较上肢出现晚且轻;
(3)同时累及延髓和双侧皮质脑干束时,可见舌肌萎缩及舌肌肌束震颤,吞咽困难和发音含糊,下颌反射亢进,掌颏反射及吸吮反射阳性。

(二)进行性肌萎缩(只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1.临床表现

(1)多在青壮年发病。
(2)通常为一侧或两侧手肌无力和萎缩,也可有下肢无力和肌肉萎缩。
(3)累及延髓出现舌肌萎缩、声音嘶哑、呛咳呛食、吞咽困难等,出现延髓麻痹患者进展快,预后不良,多在1~3年死于呼吸肌无力和肺部感染。

2.体格检查

(1)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继而前臂、上臂、肩胛带肌萎缩,可见肌束震颤。
(2)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
(3)累及延髓出现真性延髓麻痹体征,如舌肌萎缩和束颤,软腭不能抬举,咽反射消失,下颌反射弱,掌颏反射及吸吮反射阴性。

(三)原发性侧索硬化(只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临床表现

(1)罕见,常中年起病,进展缓慢。
(2)双下肢或上肢无力、发紧,步履困难。
(3)若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脑干束,则出现发音含糊、吞咽困难、呛咳呛食。

2.体格检查

(1)双上肢或双下肢不同程度痉挛性瘫痪,表现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
(2)累及皮质延髓束出现假性延髓麻痹体征,表现讲话含糊,吞咽困难,舌肌无萎缩及束颤,下颌反射亢进,掌颏反射及吸吮反射阳性,并有强哭强笑症状。

【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损害,静止时出现典型的不规则纤维颤动电位、正锐波,可有束颤电位。在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数量减少,减少比例与肌萎缩的程度相对应,偶见巨大动作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

2.其他

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血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可轻度增高。

【诊断】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制定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如表1。

表1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制订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续表

 

【鉴别诊断】

1.脊肌萎缩症

是选择性累及下运动神经元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近端运动神经元维存基因,病变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易误诊为进行性肌萎缩。按起病年龄分为婴儿型、慢性婴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前两型进展快,后两型进展慢,常不影响寿命。

2.脊髓型颈椎病

手部肌肉萎缩、无力,可有下肢痉挛性瘫痪,有时常有颈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颈椎X线片、CT或MRI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脊髓变性。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资鉴别。

3.脊髓空洞症

有节段性痛触觉分离现象,MRI示脊髓空洞存在。

4.X-连锁脊髓球部肌萎缩(Kennedy病)

是一种X-连锁的下运动神经元病,男性中年起病,进行性肢体和球部肌无力和萎缩,可伴男子女性型乳房和生育能力下降。本病为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扩增。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2.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按摩、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3.理疗、针灸。
4.吞咽困难者防呛食窒息。可鼻饲,加强营养。
5.呼吸肌麻痹需插管人工辅助呼吸。

(二)药物治疗

1.利鲁唑

能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作用从而对抗细胞内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利鲁唑50mg,每日2次改善肌力、延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进程,并能提高延髓型患者的存活率,但肢体型起病的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不明显。治疗时注意肝脏毒性作用。

2.其他

最近美国FDA批准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本病,同时也有试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治疗本病,但疗效均不确切。

知识来源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作者:夏斌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

专家简介
个人履历:夏斌,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64年1月出生,山东省济宁市人。1986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5年在日本广岛大学进修。199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任职情况:现任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内科年鉴》编委。 医疗专长: 从事临床工作28年。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头痛、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多发性肌炎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获得荣誉: 军队、省部级: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 科研:承担和参与了上海市科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参编著作: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