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生做科普 哪些内容较多?有哪些问题?复旦大学团队发布报告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点击数:    5星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医生科普近几年呈蓬勃发展趋势。

那么,医生做科普,哪些地区的医生比较积极?哪些内容比较多?又存在哪些问题呢?日前,复旦大学团队发布《数字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简称《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报告》主要发现

据悉,《报告》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王帆研究员团队完成。

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是经研究团队分析判断后确定的认证为医生的930个抖音账号、10346个微博账号和排名前200位的医学微信公众号。

《报告》有如下几点发现:

1、科普力量区域分布广泛,但参与规模及影响力受地域、性别、医院、科室、职称、职务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科普力量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
2、三个平台中,关于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健康科普内容比较丰富,而心理健康等隐性健康话题的可见性与关注度明显不足。日常保健与疾病分析阅读量较高,而心理疾病、疫苗等主题的内容相对较少。
3、健康科普内容在表达上显示出对趣味性、通俗性的追求。
4、医生积极使用评论、超话、群聊、数字符号等与患者连接,发挥数字可供性的优势。

此外,《报告》发现医生做科普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一些科普内容语言风格过于晦涩,甚至直接摘抄自古代药典,解释与转译不到位。
2、一些医学专业术语与民间流行医疗术语交叉混合,造成语义混乱。
3、部分“医学科普”与“广告营销”之间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这种现象可能会挑战健康科普的专业权威性。

相关专家看法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谭淑平表示,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躯体上的表现,其实已经不是一个隐性健康问题,但人们对此的认知还是“隐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健康科普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助理、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仇万山教授认为,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光靠医护人员做科普宣传还不够,还应邀请营养学界、运动学界、媒体界等多行业从业者及政府管理者一起参与,跨学科合作。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王彤处长则对《报告》及医生科普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扩大供给,从多方面激发医生科普的热情,带动更多医生参与到科普事业中。
2、要更加开放,社交媒体医生科普不仅要聚焦三甲医院医生,更应鼓励各级医生,尤其是社区医生参与。
3、要拓展,未来的医生科普内容应该向“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这一方向靠拢,要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

除治未病外 健康科普有助于促进医患互相理解

科普看似容易,实则想要做好很难。如何才能算是好的科普呢?

一名做科普的医生,给优质的健康科普总结了10个特点——选题的重要性、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实用性、语言的通俗性、形式的多样性、风格艺术性、创作即时性、传播广泛性、受众精准性、科普创新性。

当下,越来越多的医生参与医学科普创作,把“治未病”的知识交给公众,帮助老百姓守好自己的健康。

除此之外,健康科普的价值还在于,它实际上有助于降低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过高期待,让患者对医疗行为和医生个人的期望值到达一个合理的理性区间,而这无疑有助于促进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资料:
复旦大学团队发布医生科普评价报告,心理健康内容占比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141512651211086&wfr=spider&for=pc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