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私人医生时代真的来了吗?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2年10月18日    点击数:    5星

2012年10月18日--国外对私人医生并不陌生,但是在中国由于诸多原因,这一行业一直没有开展起来。中国的医疗体系里没有私人医生,那么如何把客户的健康及亚健康的管理做到极致?其实,私人医生从民间走入市场,是符合国情需要的。

10月15日,在慈铭体检集团主办的“中国国际私人医生健康管理沙龙”上,担任主持人的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浩然,首先抛砖引玉,带来了此次沙龙的主题:“私人医生真的来了吗?”

徐浩然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代,所有行业及企业都面临着升级和转型,医疗服务同样如此。高端的消费人群为私人医生的到来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对于徐浩然抛出的问题,诸多业内权威人士及专家站在各自的角度,各抒己见。

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似乎有一大堆的疑问需要解开,私人医生服务作为高端服务业,虽然在国内是个空白,但中国人也开始需要这种服务。那么, 该如何探索出私人医生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像慈铭做体检项目那样把这项服务做大做强?

据了解,韩小红利用此次十一长假带着自己的团队,跑遍了美国大大小小的医院进行考察学习。韩小红称,“国内私人医生事业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慈铭团队有那份自信。”

然而,对于公众来说,企业如何创新定位?市场如何布局?慈铭要做一个规范的可持续增长的规模化企业,应该怎样打破原来的标准?以下是此次沙龙对话环节的精彩内容。

主持人: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浩然

对话嘉宾:

慈铭集团总裁韩小红

北京医师协会秘书长许朔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院叶孙钦教授

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医疗总监GUILLAUMEZAGURY先生

模式存疑

韩小红: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沙龙,感谢各位专家的到来。慈铭是以体检开始打天下的。十年前做体检时,慈铭就一直觉得缺少点什么。

目前,慈铭已经做到每年近200万人次体检,可这仅仅是体检而已。为了向客户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公司一直在推“健康管理”的摡念,但由于各种原因,私人医生的体系一直没有搭建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随着慈铭的不断发展,多年来不断到国外取经,近乎走遍了全世界,学习和思考他国为健康人服务的商业模式。最后总结发现:中国就是中国,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创新模式。

其实,准确地说,四年前我已经开始对私人医生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建设慈铭集团的办公大楼就为私人医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我不断地思考这栋楼的面积和规划,包括所有房间的布局等。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不断实践,我始终认为,万事俱细,不能忽略和遗落任何一个细节。

慈铭的客人可以分三个层面:健康、亚健康和机动状态。这三个层面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慈铭有义务给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才推出了私人医生项目。

但是,国内的私人医生更应该像一个团队作业。慈铭的私人医生事业提出了团队协作的理念。做这件事情之前,我还是没底的。国内发展私人医生事业是需要强大的医疗资源来支撑和保障的,不仅要跟国际对接,还要跟世界上最著名的医院对接。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慈铭签约了很多韩国、日本、台湾、美国等国的高端医疗机构。

不过,疑虑还是有的。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活下去。毕竟让大家接受私人医生的理念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慢慢去推广并得到认知,就像当年做体检项目一样。但私人医生的发展会和做体检那样一帆风顺吗?

徐浩然:健康概念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云集了国内外最顶尖的各个行业的专家,没有大师怎么能够提供这么高质量的服务。健康行业是服务行业,一定是要跟国际接轨的,一定代表着国内国际的最高水准。

资源整合

许朔:从我国井喷式的医疗需求来看,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健康,还关系到国家民生。医改中也提出,要把富人推向私有医疗的要求。

我觉得,提出私人医生的概念确实非常好。最早是在1997年,我国为了解决价格双惠制的问题(外国人到中国看病游玩游览都是两种价格),提出一套现行医疗所配的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其中包括服务。北京市卫生局当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定为“特需”维护。

那时对“特需”还是了解不够。但从1997年开始,北京几家大医院开始议论纷纷,纷纷表示这种“特需”市场潜力非常大。

在中国设厂的日本几家大公司的总裁一年要到中国来几趟,一次来几个月。那时他们提出来,能不能从总裁下飞机开始就由中国医生来接管,一直到离开之时。我们派了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进行服务,反响非常好。此后,很多中国大企业的老总也都希望能给他们提供如此的医疗服务。但是非常遗憾,公立医院因为公益性的要求,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私人医生的市场还是存在的,需求确实也很旺盛。慈铭集团探索的这条路绝对是对的。刚才韩小红女士说了能不能活下去,我认为只要认真去做,就能活的更好。

另外,从供给这方面,我觉得私人医生真的来了。大家知道美国培养一个全科医生出来需要5年的时间,毕业以后到大医院锻炼,锻炼5年之后又回来在自己的社区做全科医生或者私人医生,至少有这样的培养机制。

中国一直提倡全科医学的发展,但是没有机制的“摇篮”。很多医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因为大医院竞争激烈,不得不转到基层医疗机构,从基层来做起。他们要靠自己去摸索。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做医疗资源的整合。北京有着全国最好的高端医疗资源,但也需要不断地整合资源,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力量。

社会需要私人医生,更需要像慈铭集团这样成熟的民营医疗机构。通过大家的努力把它们整合起来,能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徐浩然:做私人医生服务能够活下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需求,另一个是有人、有场地和服务的规范理念等等。我想才刚刚开始,需求供给也是能够满足的,我们对私人医生行业充满信心。

全方位维护

叶孙钦:我今年七十五岁,退休十三年了。退休之初,我有时候在外科协做手术,现在更多地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

众所周知,解放初期,毛主席最早提出要做好健康预防的工作,当时做的是打预防针。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贵病增多,除了肿瘤以外,高血压、糖尿病都算病。

与我们生活习惯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不能被仅仅局限在健康体检的范畴。健康管理中衍生的私人医生事业,其实是很重要的部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把私人医生叫做健康管家。

以前,我在煤炭部总医院工作的时候,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做某部长的私人医生,我是他的保健医。这个保健医实际上也就是医生,全方位维护着部长的健康。

有一次,我十一点才回家,不到十二点部长打电话给我,问我睡觉了吗?我说刚到家,他告诉我,他的孙子经常哭,让我过去看看。保健医生要向对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在他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不仅对个人,对其家庭成员都要提供服务。私人医生也不只是生活在孤立的状态之中,他跟社会、跟大家都是有关系的。

比如,私人医生需要改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他就需要融入其家庭中,甚至要照护到像饮食中“盐360克”这样的细节。健康管理,包括心理咨询,中医养生、运动康复以及私人医生的维护,其方方面面都很重要。

同时,隐私方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某私人医生为公司的老板服务,因为向老板秘书透露了老板的健康信息而受到了批评。

主持人徐浩然:私人医生的理念不仅被提升到健康管理的级别,还成为健康的管家、全方位的服务,是从质量到服务的提升,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公私合作

GUILLAUMEZAGURY先生:首先,私人医疗要与预防医学团队合作。欧洲境内也是这么做的。现在给大家讲一下欧洲私人医疗体系的一些问题和现状,包括怎么样把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整个人类群体的寿命每年都在增长。从现在开始,50%的新生儿将来的寿命会超过100岁,50%的90岁人群会出现老年痴呆的问题。这将导致很多人因为寿命增长,出现很多的疾病。在60岁以上的人群里,3个人中会有2个人患有癌症、糖尿病等疾病。

另外,病人对医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病人或者是他的家庭成员有任何的问题,需要快速解答的时候,会上网查找解决方案。无论合作医生给他怎样的治疗建议,他都会上网查看一下。

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向病人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治疗,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中国的医院,医生太忙了,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解释,或者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另外的家庭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医生可以在私立医院工作也可以在公立医院工作。每1000个病人会有3.3个这样的家庭医生。然而,这部分家庭医生中约50%是专科的医生,50%是全科的医生。他们每天大概会有20个病人,每个病人至少要花费十五分钟的时间。当然这也是团队合作,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其它更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

欧洲所有国家的健康花费都越来越高,而且健康服务质量也在提高。中国其实也有同样的趋势。病人和医生这两大主体是整个健康问题的核心。在中国,病人不高兴,医生不高兴,但是政府比较高兴。在法国,病人高兴,医生还算高兴,政府不高兴。所以,法国的预防医学在持续发展,相信中国也会发展的。

(环球医学)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