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师“年检制”是保障医疗水平的神器?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3年03月19日    点击数:    5星

我国医师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在300万的医师中,既有可及时掌握医疗资讯的大城市及东部发达省市的医师,也有资讯落后、医疗技术不发达的中西部省市医师,更有长期处于乡村地区,穿行于于乡间村落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水平有天壤之别。面对医师执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近日全国医师考核办对外表示,我国将于2013年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医师进行定期考核制度,希望通过行业年检,用制度保障队伍的医疗水平。医师“年检制”是流于形式,还是保障医疗水平的神器呢?

基层医疗水平差使整个医师队伍成为“众矢之的”

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与之相伴的,则是逐渐显露、并时常激化的医患矛盾和医患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此时,虽然绝大部分医师不辞辛劳,舍生忘死悬壶济世,但部分“问题医师”和小部分丧失职业操守,沦落为利益之徒的人,已成为医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并进而导致整个医师队伍成为“众矢之的”;也有部分医师,出于对人文医学认识不足,欠缺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地向病患及其亲属告知有关信息,助其了解病情病况,缓解病患急躁心理,轻者导致一系列误会,重者,则引发严重的医患对立;另还有部分医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业务水平临床知识短板多,面对新知识、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为病患服务,影响医疗效果。

医师队伍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执业医师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对医师队伍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淘汰不合格医生是我国化解医患矛盾、提高医师,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增强医师服务能力和医师队伍规范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我国执业医师管理的不懈探索之路

一项制度的诞生从来就不是空穴来风。比如对于医师执业的认证管理,在全球都有先例。 早在2000年,美国就开始实行医生再认证制度,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对执业医师的管理制度也早已完善。相比之下,中国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尚在起步阶段。虽然早在1999年《执业医师法》要求对执业医师进行定期考核;但直至2007年,卫医办《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我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才逐渐展开。至此,经历了10年磨一剑的酝酿,中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改革终于开始驶入快车道:

2010年11月,卫办医管发颁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关于组建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编辑委员会的通知;

2011年11月-2012年8月全国多个医师定期考核专业编辑委员会宣告成立:

近日,全国医师考核办对外表示,我国将于2013年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医师进行定期考核制度,每两年为一周期;在2016年之前,医师定期考核将逐步由按类别考核过渡到按专业考核模式。

定期考核能否成为保障医疗水平和清除“害群之马”的神器?

据报道,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三项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即为不合格。

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郝德明曾多次在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会议及干部培训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指出:驾驶证要年审,今后医师证也要年审,想继续执业,必须参加考核。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即将在全国普遍推开,不参加考核和考核不合格将不能继续执业和职称晋升。定期考核工作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全面负责,包括考核平台,考题,考纲等。

打破以往“一考管终身”弊端实行“年检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不断激励医生在取得资格证后不断钻研,努力在自己所涉及的领域有所建树,也能对从业医师予以一定监督,从而维护医疗行业的纯洁性,树立行业自律意识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郝德明主任在采访中表示,医疗体制改革有两大基础:机构和人。其中后者是核心资源。作为医疗机构核心资源的执业医师今后不应该还是单位人,要依照社会化、的原则来管理。对准入后的执业医师实行定期考核,实际上就是推进医师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从而对其执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前景似乎美好,然而,要想使这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其实要走的路很长。

年检谁来检?

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医师队伍规范化管理中行业学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学会组织既是大家熟知的所谓社会“非盈利性组织”。这种“非盈利性组织”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由于他的“中立性”和“专业性”所决定的。 而目前我国的医学学会组织虽然名义上是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而实际上却是卫生部或其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编制。这与真正意义的“非盈利性组织”在功能和作用上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确立独立的第三方来年检,保障“中立性”和“专业性”有待探讨。 两会召开之前,医改政策已明确:执业医师年检由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全面负责。然而,随着两会的闭幕以及国务院体制改革的推进,卫生部也与计生委合并改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一轮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是否即将开始?以往行业学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是否会重新定位? 行业学会是否就此走向真正意义的“非盈利性组织”也将至关重要。

如何配套?

医改是个相互影响、相互配套的系统改革工程。就实行医生再认证制度而言,无疑对促进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医师专业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种积极的作用是有前题的,即,必须能够保障绝大部分执业医师有充分的获得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必须能够解决中国医师普遍存在的劳动价值被低估的问题!
绝大部分的中国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普遍处在低工资、高强度、高风险的生存状态。继续医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社会普遍存在执业医师流失、优秀注册医师改行、医生不让子女再学医的“自嘲”、社会对医疗行业缺乏基本的理解与宽容等等……. 这些已经造成了对医师队伍的极大伤害。如果单纯推行医生年检制度,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执业医生的准入门槛,这样,是否会真的出现有“室”无医的局面?值得深思!

执业医生的准入门槛并非不能提高。但门槛高了医师的待遇仍然很低,会有多少人原因继续做医生? 门槛高了,继续医学教育机会缺乏的医生们都被考“出门”去,基层医疗谁来管?

由此看来,医师“年检制”绝非保障医疗水平的神器,执业医师队伍规范化管理路还长!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