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村医由“村落”转为“落村”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3年05月06日    点击数:    5星

“村落”型乡村医生是生在村里,长在村里,为村民提供健康服务,与乡里乡亲有种天然的“鱼水”关系,随着医改的推进,一大批非土生土长的村医开始进入浙江省不同的村庄,履行村医责任,他们被称作“落村”型村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新招聘的年轻人;二、是因村卫生室规划调整对村医重新安置形成的。

永康市唐先镇岭脚村卫生室改造后负责为4个自然村服务,原有户籍人口1500多人的村,目前只有不足600名老人和孩子留守。自2012年4月开始,唐先镇唐先村当村医的施彦忠自愿离家,到几十里的里岭脚村当“落村”村医。

永康市卫生局局长王福明过年时,专程去村卫生室慰问了施彦忠。王福明称,去年,全市评选出10名最佳村医和18名优秀村医,并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其中就有多位“落村”型村医。

浙江省永康市龙山镇下宅口村“落村”村医张治民告诉记者,财政出3.5万元、村里出8万元建成了现在的村卫生室,有160平方米。

当地不少村民对“落村”村医的生活很照顾,常给他们送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有的村民还自愿筹钱给“落村”村医增加生活补贴。“村里还给我这个外来人安排了20平方米的住房,现在户口也迁到村里了。卫生局和卫生院对我的技术提高有具体的帮助和明确的考核,在这种环境下我干得很踏实。”多位“落村”村医说:“这里的环境温暖着我们的心,我们会更加努力做好村民健康服务。”

王福明说,“‘落村’型村医的大量涌现是基层医改带来的一种好现象。”由于健康服务赋予网底的职能在增多,村医队伍必须进行更新和改造,而管理形式也应有所改变。

“村医也有上下班时间了吗?”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村民这样提问。由于“落村”村医的家不在服务村里,只能去附近的集镇借住。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村医的经济负担,也使村民的健康服务出现了时间空缺。一位村医坦言,只要村里解决住的问题,自己愿意24小时驻村。

据悉,在医改推行乡村一体化改革中,浙江省一些地方采取的做法是以2000人为服务对象重新规划村卫生室设置;以60岁为退休年龄分流和安置乡村医生;招聘具有助理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资格的年轻人充实村医队伍;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村医的目标责任;以基本补助加各类专项考核奖励为村医的报酬框架。这些改革设计和实践已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然而,一位卫生局局长坦言,对于不断壮大的“落村”型村医队伍而言,尚有难点影响他们扎根。

浙江省江山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廖炳有告诉记者,“新一轮村卫生室规划建设中明确村卫生室由村集体管理,驻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由村集体统一招聘,所以村集体应对乡村医生的工作、生活给予关心。”江山市现有“落村”型村医7人,其中2人离家较远,村集体免费安置了住房,还免去了水电费。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