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医学博士在《柳叶刀》子刊发文:不要浪漫化、污名化疾病
人们常常认为自闭症患者都像电影《雨人》中的雷蒙一样有超强记忆力。现实却是,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不仅没有超长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的浪漫化往往会让人们不把它当回事,以为抑郁症只是“矫情病”,轻躁狂是“天才病”……
近日,一名医学生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双相II型障碍:被忽视,污名化,浪漫化》的文章,以医学生和患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身患双向情感障碍的经历,并指出医学和公众对这一疾病的理解具有浪漫化和污名化的倾向。
只看到轻躁狂带来的“成功” 忽略了抑郁带来的奔溃
“尽管我取得了成功,但我发现家人、朋友和导师的鼓励让我觉得痛苦。我觉得好像没有人能看到我内心无可拯救的崩溃。我身上的某些部分并不符合别人对我的完美印象,甚至那些知道我以前曾与环性心境障碍作过斗争的人也选择关注我的轻躁狂症状,忽略我的抑郁症。”
美国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马修·N·蓬蒂塞洛(Matthew N Ponticiello)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同时也是一名医学生。该疾病一开始的表现是环性心境障碍,即近乎持续的轻躁狂或抑郁相互交替。之后发展成更成熟的双相情感障碍,即轻躁狂与完全躁狂连续发作,在抑郁症的影响下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事实上,在一次又一次轻躁狂发作的“帮助”下,蓬蒂塞洛不断积累荣誉,加上良好的职业道德,推动他一路前进。比如为许多研究项目做出贡献;定期做志愿者;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个学期从大学毕业;在一所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发表了几篇论文;并在十几所医学院进行了面试……如今,蓬蒂塞洛成了耶鲁大学的一名医学博士生。
对于其他人来说,蓬蒂塞洛看起来确实很成功。然而,没有人知道,自杀的想法长期缠绕着他,他晚上总是哭着入睡,幻想死于转移性癌症。
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医学博士,蓬蒂塞洛隐藏起来的部分自我正在猛烈地“回归”。他的环性心境障碍已经发展成一种更突出的双相情感障碍。前一周,他还在和朋友谈论预订飞往尼加拉瓜旅行的航班;紧接着,他就会在床上哭泣,对治疗师说想重蹈他曾祖母自杀的覆辙。但表面上,他仍然是一个优秀的耶鲁医学院学生。
对于蓬蒂塞洛来说,人们只看到了他“巅峰”时刻——那些合群、富有创造力、富有成效、拥有无限能量的时刻。但蓬蒂塞洛似乎也希望人们看见那些沮丧的时刻,那些不能从床上爬起来的日子;不得不打电话给朋友或自杀热线来阻止伤害自己……
多年来,蓬蒂塞洛一直在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在其上大学本科四年级的时候,病情一度变得无法控制。蓬蒂塞洛的心理治疗师教他一些控制症状的有用技巧,同时鼓励他尝试药物治疗,但随着情绪起伏变大,蓬蒂塞洛越来越难以跟上日常生活的节奏。最后,蓬蒂塞洛不得已去看了精神科医生。他清楚地记得精神科医生说,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人都患有环性心境障碍。而患有环性心境障碍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朝气蓬勃,但内心很混乱。
他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否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截然不同的两面,“一方面,完美的形象很吸引人;另一方面,没有人真正了解我,让我觉得很孤独。”
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浪漫化和污名化
事实上,人们往往将这种疾病浪漫化和污名化。蓬蒂塞洛记得,在某个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讲座中,一位教授放了一张幻灯片,说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有可能成为音乐家、艺术家和作家。事实却是,蓬蒂塞洛并没有受到鼓舞,和他本人的经历相比,教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描述仿佛是一种好莱坞视角,并不准确。
此外,蓬蒂塞洛在申请医学院时,导师鼓励他不要提及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他的精神科医生提示不要在以后的预约中写明正在服用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稳定药物。当他申请学生残疾服务时,也被建议不要留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记录,以免受影响。
这些都让蓬蒂塞洛感到,当人们克服了身体疾病并成为一名医生时,他们会受到欢迎,但当人们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时,他们就会被视为一种负担。甚至当疾病的症状变得太令人不安、太不舒服时,人们就会选择疏远。
蓬蒂塞洛希望有一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细微差别可以被更多地看见,受到更多的同情对待,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就像人们努力消除对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污名,使他们正常化。
“我是其中之一,但我不再害怕说出来。”他开始意识到,像他这样的人站出来为那些可能被误解或忽视的社群倡导的重要性。蓬蒂塞洛也遇到一些过着充实的生活,成功地管理着自己的病情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们给了他希望。
真正的尊重是“正常化”
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作躁郁症,是一种在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双相情感障碍有三种亚型:双相Ⅰ型障碍(诊断标准为个体达到躁狂发作的全部标准)、双相Ⅱ型障碍(诊断标准为轻躁狂发作,且必须有至少一次重性抑郁发作)和环性心境障碍(频繁交替地表现出轻度的抑郁症状和轻度的躁狂症状)。
现实中,一些关于心理疾病的传奇故事,或许能给患者带来短暂的安慰。但这种浪漫化的描述,可能让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不用治疗,导致的结果是耽误治疗。
《新英格兰杂志》一项系统评价曾指出,和躁狂患者相比,轻躁狂患者很少寻求诊治。这与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自我感觉良好,思维活跃、侃侃而谈,周围人会有一些“很聪明、有想法、很有创造力、天才”之类的评价。
但“看似积极正面”的躁狂发作期,远不如抑郁发作的频率高。如果只注重光鲜亮丽的表面,而忽略了隐藏在另一面的抑郁症,只会让这类疾病多次发作后更加恶化,治疗更加困难。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对一些疾病要么有一些污名化,比如精神病可能是疯子,要么有一些浪漫化,比如精神病人或是天才,从而忽略了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其实,无论是精神病还是双向情感障碍疾病,“天才”只是很少数,大部人都是在疾病里苦苦挣扎,他们需要被看到,对他们的尊重,就是“正常化”。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患有躁郁症的医学生《柳叶刀》子刊撰文呼吁不要浪漫化疾病
https://new.qq.com/rain/a/20231221A070M500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