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汶川地震前车之鉴:谨防因伤致残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3年04月27日    点击数:    5星

不得不说,汶川地震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与2008年的“抢救更多伤员”相比,“降低死亡率、减少因伤致残”成为了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的目标。

早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许多康复科的专家就曾经提出过早期康复疗法。由于条件限制以及处理重大灾情的相关经验的缺乏,“康复”在救命面前,就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有点多余:命都要没了,康复什么啊。据国际灾害康复委员会主席励建安回忆,当时用的最多的康复器材,是装满沙子的可乐瓶。

而在这次地震中,出现在伤员身边的除了大夫之外,还有康复治疗师。再黄金72小时之内,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和抢救生命工作同等重要,随时都能在病房里听到物理治疗师指导伤员做呼吸练习: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手放松,肩膀放松,吸气时同时向上抬手臂,呼气时放下手臂…… “坚持做排痰练习,预防感染”,物理治疗师陈宝玉如是说。

随着救灾工作的持续,如何预防残疾,在未来3个月内让至少80%的患者完成康复过程已经成为医疗抢险工作者当下的头等大事。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