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常发生肝毒性
8月发表在《Br J Clin Pharmacol》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发生肝毒性是一种普遍现象,应该更好的了解这种现象。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为通过一项大的最新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研究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肝毒性的发病率和风险。
方法:
通过PubMed对阿西替尼、帕唑帕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瑞格菲尼或凡德他尼的III期随机试验进行了回顾。采集了每个研究的特征和所有及严重ALT、AST和总胆红素增高的发生率。
结果:
总共3691名患者纳入Meta分析:1170人患有转移性肾细胞癌、950人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54人患有肝癌、753患有转移性结直肠癌、362人患有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的任何程度的ALT、AST、胆红素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34.0% (95% CI, 31.6 ~ 36.3)、39.2% (95% CI, 36.7 ~ 41.6)、21.8% (95% CI, 19.9 ~ 23.7)。严重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5.2% (95% CI,4.2~6.4)、5.0% (95% CI, 3.8~6.2),1.7% (95% CI,1.1~2.4)。任何程度的ALT、AST和总胆红素升高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85、2.19和1.79,严重升高分别为2.75、2.39和1.65。
结论:
肝毒性是一个相对普遍的事件,23~40%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患者中发生肝毒性。即使如此,仅有5%的患者为严重肝毒性。对这种现象的更好的理解能够预防严重肝毒性的发生,并能减低由于这个不良反应事件而造成的治疗中断的发生。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临床中通过个例研究难以得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单个RCT得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往往具有局限性。该研究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得出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导致的肝毒性的发生率,能够为临床减低由于这个不良反应事件而造成的治疗中断的发生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