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村医之刘建丽:为爱坚守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2年11月21日    点击数:    5星

刘建丽,山西人,与黎族小伙张雄是山西中医学院的同学,12年前,她丢掉安徽一家大医药公司工资2000多元的工作,跟随张雄来到他的家乡——地处五指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海南保亭黎族自治县响水乡什月村卫生所,一起干起了乡医。

而现在的她,黑而削瘦,与当地人没什么两样。“病人少的时候,老公会跑到山上,采来各种奇花异草装饰卫生室。有种花叫千年青,早上是白色,晚上成紫色,病人可以一边打针,一边观赏植物。”说起这些,刘建丽流露出对生活的留恋,感觉不到曾经沧桑。

当时乡医的补贴每月只有30元,卫生所是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破房子,窗户没有玻璃,用木板挡着,夫妻俩吃住都在里边。保亭遭遇强热带风暴的那年,狂风卷走了卫生所屋顶的瓦片,到处漏雨,夫妻俩把所有的锅碗瓢盆都用上了仍难抵风雨。风雨骤歇,夫妻俩就找到村委会请求建新卫生室。那个时候,夫妻俩仅有900元积蓄,但他们想办法东借西凑,还找砖厂老板借水泥和砖。2001年9月,新的村卫生室盖起来了,两人却欠下了7000多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夫妻俩还了7年。

什月村有8个自然村1000多村民,都是黎族,由于地处偏僻,村里人到镇上看病要走几个小时山路,特别不方便。刘建丽夫妻俩对所有病人都不收挂号费和出诊费,药品按最低标准收,24小时病人随叫随到,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患者,俩人坚持上门服务。

家住什南龙村的阿婆黄味信患脑栓,张雄每天往返行程 6 公里山路,到家里为老人打点滴、熬中药,治疗半年从未间断。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病人,夫妻俩就干脆不收药费。在10多年的村医生涯中,每年都为村民减轻负担4000多元。

刘建丽是保亭县唯一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村医。这样的好医生,村里人特别担心她会离开。有一次,刘建丽拿个大包要出门,一位阿婆拉着她的手说:“刘医生你千万不要走,你走了我们找谁看病。”村民朴实的话语让刘建丽特别感动。

收入微薄,回山西老家就成了刘建丽的奢望。到保亭12年,刘建丽只在2002年和2006年回过两趟老家,都是坐船过琼州海峡,然后到广州坐火车,2002年那次还是卫生部门解决的车票。刘建丽的弟弟到海南旅游,看姐姐过得这么苦,心痛得不得了,丢下3000元钱说:“姐,这钱是我用来旅游的,就留给你买点东西吧。”父母没来过海南,一直不知道女儿在海南生活的情况,后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刘建丽夫妻俩的事迹,让远在山西的母亲看了,整整哭了一个晚上。

2007年,妹妹得了尿毒症,刘建丽特别想帮她,但她却拿不出什么钱。“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穷,什么叫没钱,这次我感到刻骨铭心。”那一次,刘建丽有了很强烈要走出去打工的想法,但是面对深爱自己的丈夫和深爱自己的黎族乡亲,爱心融化了刘建丽的心。这些年来,爱是她选择坚守的唯一理由。

2011年,政府对什月村卫生室进行了改建,建筑面积达到85平方米,对村医的补助也提高到了每人400元。这样的收入,甚至不够在当地稍好些的旅游酒店住一晚,但刘建丽和张雄都处之泰然。

除了治病,刘建丽夫妻俩在卫生室外墙上开设了“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一期, 从不间断。他们还筹措资金购买29 英寸彩电、放影机、音响等设备, 播放疟疾、霍乱、艾滋病、肺结核、乙肝等科普知识,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村民的健康观念:以前村里人生孩子不出村,现在都去卫生院;以前村民有病不求医搞封建迷信,现在有病就找医生;过去村里人不知道疫苗是啥,现在生了孩子就按时带来打疫苗。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