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生习武自卫,您怎么看?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1年07月13日    点击数:    5星

昨天,我们报道了“医生习武”的新闻。11月5日,上海华山医院邀请宝山公安分局教官,向职工培训面对暴力侵害如何自卫。同日,中山医院也邀请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四段高手,前来传授防身绝招,吸引了大批医护员工。新闻一出,争议四起,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对于医生习武,您怎么看?

赞同之声:习武无过,练好内功尤佳

医生习武并非怪事,也并非丑事,当以平常心待之。医生习武毕竟是一种自卫的方式。但医生要提高安全感,除了提升自卫能力,练好内功恐怕更重要。“练武”防身不如“尚德”亲民。

所谓练好内功,不但要提高个人医术水平、加强个人的医德自觉,还应特别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比如在就诊中察言观色,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照顾患者的求医心理,有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用通俗的语言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有数。做好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才能建立起医生与患者的信任,才能让患者不致产生错误的判断。

在国外,医生的人身安全通过法律得到保护。比如美国已经有38个州专门立法保护医护人员。很多州的法律规定医护人员必须参加政府相关机构义务提供的反暴力培训,同时还加大了对袭击医护人员的惩处力度。同样地,我国也必须用法律的震慑力来保证医生的人身安全,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医生的安全感。

反对之言:医生习武不过是以暴制暴

考量整个医卫体系,很容易发现医生习武的不妥之处。不仅治不了“医患矛盾”,还在客观上蚕食着医院的公信力,负面拉扯着原本堪忧的“医患互信”体系。如果看到那一排整齐划一的只有在“战地医院”才能看见的锃亮头盔,看到一群并非武术爱好者而是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在“喊杀阵阵”中挥刀弄棍、拳挥脚蹬,即便我们见惯了太多怪事,一股裹挟着冷冬的寒气仍直逼人心。不管这样的镜头是否出于医院的一种无奈抗争,也不管医院在曝出此等消息的过程是否涉嫌炒作,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制度的顶层设计者,这群习武医生的队伍依然让人感到忧虑。

“医而忧则武”放大医患信任裂痕,让医道自信坍塌。医院如果过于迷恋武力自卫,不在改善医疗环境、改进医疗服务上下功夫,把更多的努力放在正途之外,不仅是本末倒置,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把责任都推向了医生,让医生一个人去战斗。

医生习武为哪般?

其实,医生和患者都是医疗体制积弊的受害者。我国自上而下推行了数次医疗改革,但直到现在还在摸石头过河。即便新医改促使医疗走上正路,但纠正以前的错误和积累改革的力量皆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解决当下的矛盾,只好一个练武自卫一个挥刀相向。

医生和患者同时存在受害者心态,这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有关。我国医疗资源的“蛋糕”不大,无法保证所有人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可在分配“医疗蛋糕”时,官员利用权力“跑马圈地”切走大部分,以至于有权者多占、普通人没有。如此一来,公费医疗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修建了领导干部专用的豪华病房。例如,广州公费医疗花了14亿元,比居民和农民加起来还要多几亿元。由于剩下的医疗资源屈指可数,是填不满医患肚子的残羹冷炙,故此医生通过收取红包等潜规则弥补无形损失,患者同样借此抢占原属于自己的医疗资源,这种扭曲的医患关系必然激化出各种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医生都成了李小龙那样的功夫高手,笼罩在这个群体上的危险却不会减弱一分。举国老少都知道加快医疗改革的步伐才是对症下药,但想消除医生和患者的受害者心理,则需要向公费医疗的既得利益群体开刀。唯有如此,才能在增加医疗资源的同时让人们站在公平的起点上。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