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激素单药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成人患者似乎没有疗效
2014年3月,发表于《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的一篇文章评估了全身激素治疗对临床应答率的影响,并确定与安慰剂或标准临床护理相比,儿童和成人急性鼻窦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显示,口服激素单药治疗临床确诊为急性鼻窦炎的成人患者似乎没有疗效。
背景:急性鼻窦炎是鼻和鼻侧黏膜出现炎症和肿胀,也是患者寻求初级保健咨询的一个常见原因。由于面部疼痛和鼻充血症状,患者的相关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受到损害。
目的:评估全身激素治疗对临床应答率的影响,并确定与安慰剂或标准临床护理相比,儿童和成人急性鼻窦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研究方法:我们检索了CENTRAL(2014年,第1期)、MEDLINE(1966年至2014年2月,第1周)以及EMBASE(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
筛选标准:比较急性鼻窦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治疗与使用安慰剂或标准临床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数据收集和分析:两名评估者独立评估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数据。
主要结果:共1193例成人患者的5项RCTs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我们认为4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中等,1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高。所有试验中对急性鼻窦炎进行临床定义。但是,3项涉及耳鼻喉(ENT)门诊诊所的试验也使用了影像学评估,作为其纳入标准。所有受试者被分配至使用口服激素治疗组(泼尼松,每日24 mg~80 mg或倍他米松,每日1 mg)或对照治疗组(4项试验为安慰剂,1项试验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4项试验中,除了口服激素或对照治疗外,还给患者处方类抗生素,而在1项研究中仅用口服激素作为单药治疗。将5项试验的数据合并后发现,与对照治疗相比,使用口服激素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在短期内症状缓解或改善:3天至7天(风险比(RR)1.3,95% 置信区间(CI)1.1~1.6;风险差异(RD)17%,95% CI 6%~29%)和4天至14 天(RR 1.2,95% CI 1.0~1.5;RD 14%,95% CI 1%~27%)。对将安慰剂作为对照治疗的4项试验的敏感性分析显示相似的结果,但是,效应值较小:3至7天(RR 1.2,95% CI 1.1~1.3;RD 11%,95% CI 4%~17%)和4至14天(RR 1.1,95% CI 1.0~1.2;RD 8%,95% CI 2%~13%)。许多分析中存在较高的统计学异质性。亚组分析显示,激素单独治疗没有获益。此外,按方案分析表明,试验报告缺失的结局可能已经引入退出偏倚(最坏的情况假设分析表明口服激素无显著的统计学获益)。没有试验报告对复发或复发率的作用。报告中,使用口服激素治疗的患者副作用较小(恶心、呕吐、胃不和),且与那些使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的结论:口服激素单药疗法治疗临床确诊为急性鼻窦炎的成人患者似乎没有疗效。目前关于将口服激素作为口服抗生素的辅助治疗方面的数据有限:几乎所有试验都开展于二级护理中心,且有显著的偏倚风险。有限的证据表明,口服激素联合抗生素对急性鼻窦炎短期症状缓解可能产生适度获益,需要治疗额外缓解或改善获益的患者数为7。需要大型初级护理析因试验确定口服激素是否对急性鼻窦炎患者提供抗生素治疗以外的获益。
(选题审校:唐惠林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