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复合物一线治疗心脏手术后出血是否安全有效?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因血液暴露于非生理的界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经受机械挤压,凝血因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术后患者引流量过多和输血量增大。2016年1月,发表在《Crit Care》的一项研究显示,与FFP治疗相比,使用PCC与术后失血和RBC输注需求降低具有相关性。但是,处方PCC可能与较高的术后AKI之间存在相关性。
背景:需要外科再探查和成分输血的心脏手术后出血可能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尽管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效果很好,但关于用于体外循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非常有限。
方法:研究人员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454名连贯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旨在研究PPC替代新鲜冰冻血浆(FFP)作为一线凝血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2012年1月起,PPC成为心脏术后出血干预的单一一线治疗药物。
结果:在进行1对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共纳入225对进行PCC(平均剂量1500IU)和FFP(平均剂量2U)治疗的患者。使用PCC与24小时内术后失血显著减少具有相关性(836±1226 vs 935±583 ml,p<0.0001)。倾向性评分校正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PCC与红细胞(RBC)输注需求风险显著降低(比值比[OR]0.50;95% 置信区间[CI]0.31~0.80)、红细胞单位数量降低(β未标化系数−1.42,95% CI −2.06~−0.77)和需要输注2个单位以上RBC风险降低(OR 0.53,95% CI 0.38~0.73)具有相关性。患者进行PCC治疗术后急性肾损伤(AKI)(OR 1.44,95% CI 1.02~2.05)和肾移植(OR 3.35,95%CI 1.13~9.90)风险增加。
结论:心脏手术后,与FFP治疗相比,使用PCC与术后失血和RBC输注需求降低具有相关性。但是,处方PCC可能与较高的术后AKI之间存在相关性。
英文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738468
(选题审校:顾歆纯 编辑:朱婧)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门关键词
最新会议
-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
-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
-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
-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
-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
-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
-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
-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
-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
-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
-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
-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
-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
- 彭晓霞---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 武姗姗---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
- 孙凤---Network Meta分析
- 杨智荣---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
- 杨祖耀---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