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男88岁,反复胸闷、头晕1年

来源:    时间:2016年08月18日    点击数:    5星

【一般情况】

男,88岁,汉族。

【主诉】

反复胸闷、头晕1年。

【病史摘要】

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头晕,无胸痛、心悸。查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收入院治疗。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现予以诺和灵30R24U/早,20U/晚餐前皮下注射,未监测血糖。去年在笔者医院行前列腺癌切除术。

【查体】

P3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30次/分,律齐,瓣膜区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电解质无异常。BNP3915ng/L。

【诊治过程】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左侧锁骨下静脉切口处及右下肢股静脉穿刺处予加压止血,穿刺处无渗血、渗液,起搏心率设定为60次/分。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2﹒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缺乏信心有关。

3﹒潜在并发症:猝死。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安慰患者术前可正常进食。

2﹒常规遵医嘱行抗生素皮试。

3﹒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4﹒完善各项检查,了解脏器功能。

5﹒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备皮。

6﹒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体位而出现排便困难。

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24小时绝对平卧位,之后可取左侧卧位和平卧位,使电极和心室壁接触良好,避免右侧卧位。

2﹒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起搏器的功能。

3﹒伤口处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教会患者数脉搏,告知患者勿用力咳嗽,防止电极脱位。

【护理体会】

近年来,起搏器安装技术日趋完善,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患者对这种手术可能不甚了解,不免会紧张,有恐惧感,而精神紧张可诱发心律失常,增加手术困难。因而术前应耐心安慰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恐惧与焦虑。这样不但可增强患者的信心,也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更利于合作。对于不能耐受的患者,术前可常规用镇静药。

心脏起搏术后患者均应进行心电监测,观察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起搏阈值增高常为导管脱位的早期征兆,如有可疑时需床边摄片核实。常规记录12导联体表心电图,以备日后对照。局部护理:永久起搏器多放置在锁骨下皮下脂肪与肌筋膜之间的囊袋中,切口有一定长度,而且皮下组织的分离可引起渗血和渗液,而局部较多的渗出液可影响起搏功能,故起搏器放置后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因局部解剖关系,沙袋不易稳妥地放置,应定时检查并调整沙袋位置,确保压迫效果。手术次日应换药,了解切口渗血等局部情况,注意皮下囊袋附近有无淤血斑,这常是游离皮下囊袋过浅造成,对该处皮肤尤应保持清洁,以防发生缺血性坏死。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切口感染。全身护理:手术后为保证导管不移位,需保持平卧3~5天。卧床期间要注意口腔护理及全身状况的护理,卧床休息可使躯干,尤其是胸部不做大幅度体位变动,应经常活动臀部及下肢,以防压疮形成及下肢静脉血栓,应进食易消化食物。

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前后的护理有其特殊性,良好的护理工作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来源:《心血管临床特殊病例剖析》
作者:布艾加尔.哈斯木 孟晓萍
参编:胡大一 袁斌斌 李新 蔡伟 古丽扎尔•买买提明
页码:260-262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