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全科医学>>正文内容
全科医学

电子监测依从性测量指标对PopPK参数估算和个体浓度方案预测的影响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6年08月26日    点击数:    5星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PK)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给药中。2016年8月,发表在《Ther Drug Monit》的一项在瑞士开展的回顾性研究比较了洛匹那韦、阿扎那韦、依法韦仑和依曲韦林基于稳定状态假定与电子监测依从性的PopPK。

背景:PopPK分析通常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期间收集的数据所得的稳定状态和完全的处方剂量方案依从性。在HIV这样的慢性病中,依从性差较为常见。本研究评价了电子监测的依从性测量指标对PopPK参数估算和个体浓度方案预测的影响,以及依从性问题对浓度测量指标解读的影响。

方法:应用已发布的洛匹那韦、阿扎那韦、依法韦仑和依曲韦林PopPK模型,并使用2个剂量数据集,估算参与治疗药物依从性项目的140例HIV个体患者的PK参数。第一个集纳入报告最终剂量的状态稳定,且完全依从的患者;第二个集使用详细的电子剂量史。比较2个剂量条目的PopPK参与估算和个体预测。

结果:2个剂量史的清除估算和相似浓度预测没有显著差异。然而,某些非依从性模式,如稀疏的漏服或连续漏服会导致药物暴露欠佳。基于自我报告信息的阐释本应该依据不适当的个体暴露进行总结。

结论:假设状态稳定,拥有完全依从性的PopPK分析对符合患者称述的基于详细电子剂量史的情况也产生了类似的结果。自我报告最终摄入剂量似乎可以预测浓度,也可以用来阐释药物依从性项目随访的大部分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但是,医师应该注意,基于自我报告最终剂量的浓度预测也许在非依从性未被发现的情况下被过度估计,增加随后治疗失败的风险。

英文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937748

(选题审校:应颖秋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